[发明专利]一种增阻方桩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87467.3 | 申请日: | 2019-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5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 发明(设计)人: | 梁俊;戴国亮;梁梦琦;曾少雷;何百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宏泰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48 | 分类号: | E02D5/48;E02D5/30;E02D5/50 |
| 代理公司: | 34107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永生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桩体 方桩 钻孔 水泥浆 条形凹槽 增阻 圆柱形内腔 侧摩阻力 互相错位 施工位置 相邻侧面 粘结性能 水泥土 沉桩 入孔 轴向 吊装 混凝土 体内 侧面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阻方桩,包括混凝土的长方形桩体,所述长方形桩体内设有圆柱形内腔,所述长方形桩体的四个侧面上沿桩体轴向均设有一组条形凹槽,桩体上相邻侧面上的条形凹槽互相错位设置。利用所述增阻方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施工位置钻孔;2)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向孔内注入水泥浆,使水泥浆与钻孔产生的土形成水泥土;3)把方桩吊装入孔内,利用桩体自重进行沉桩。其提高桩土之间的粘结性能,增大侧摩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方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增阻方桩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带肋抗拔桩主要以管桩作为基本桩型,且增阻肋基本上为外凸型,该桩型虽然能够增大侧摩阻力,但采取传统的静压和锤击方式沉桩时由于沉入阻力过大,不但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而且会发生桩头爆裂,,桩身混凝土开裂等事故,对抗拔桩的工作性能造成隐患。
内凹式增阻肋离心方桩是一种新型增阻桩,和带肋管桩相比,有效增大了桩侧与土体接触面积,提高了侧摩阻力,且减少了混凝土用量,并且由于增阻肋内凹,桩身表面平整,在使用传统的静压,锤击方式沉桩过程中相比外凸类桩型受到的阻力较小,实验表明,该桩型在砂土中有着良好的承载效果。即便如此,该桩型使用静压或锤击方式沉桩也极易发生断桩及桩壁破坏等事故,且土体由于沉桩过程中的挤密作用,无法完全进入桩身的内凹肋槽中,导致桩土接触无法达到最理想状态,侧摩阻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阻方桩及其施工方法,其提高桩土之间的粘结性能,增大侧摩阻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增阻方桩,包括混凝土的长方形桩体,所述长方形桩体内设有圆柱形内腔,所述长方形桩体的四个侧面上沿桩体轴向均设有一组条形凹槽,桩体上相邻侧面上的条形凹槽互相错位设置。
所述桩体上的条形凹槽的槽底为弧形结构。
所述桩体侧面上的一组条形凹槽均匀布置。
所述桩体同一侧面上的条形凹槽间距为80-120cm。
所述桩体侧面上的条形凹槽的深度为1.2-1.8cm。
所述长方形桩体的内部设有钢筋笼。
所述桩体相邻侧面上的条形凹槽错开距离为同一侧面上相邻条形凹槽间距的1/2。
一种利用所述增阻方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施工位置钻孔;
2)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向孔内注入水泥浆,使水泥浆与钻孔产生的土形成水泥土;
3)把方桩吊装入孔内,利用桩体自重进行沉桩。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增阻方桩及其施工方法设计合理,不同侧面条形凹槽错位设置,避免打桩时内凹槽处产生的混凝土环裂问题,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锤击和静压方式施工所产生的噪音污染、油溅污染、振动污染、挤土效应、因锤击造成的方桩桩头及桩壁的破裂及裂纹隐患、因桩头断桩造成的桩壁混凝土预应力损失隐患等缺点。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桩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桩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施工流程示意图。
图中:
1.长方形桩体、2.圆柱形内腔、3.条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宏泰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宏泰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74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斜孔布袋桩治理软基沉降超限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方桩端板对接连接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