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存证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87458.4 | 申请日: | 2019-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0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荣;白健;王震;安红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21/64 | 分类号: | G06F21/64;G06F16/2455;G06F16/33;G06Q40/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邓世燕 |
| 地址: | 610207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数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存证方法,包括如下两个阶段:阶段一、生成合约文件:第一步、选择合约模板;用户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按需选择如下五个合约模板:身份注册模板、数据发布模板、数据更新模板、数据评价模板、数据查验模板;第二步、配置合约模板;第三步、生成合约代码;第四步、安装部署智能合约;阶段二、智能合约调用:智能合约部署成功后,用户调用智能合约提供的方法,运行智能合约,完成数据上链存证。该方法基于区块链技术,为用户提供可编辑的数据存证excel合约模板合约文件,用户可使用简单的模板配置就可完成数据存证智能合约开发,实现用户数据的可信存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存证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数据存证系统存在的风险:
(1)数据权属缺少公开确认。数据发布由资源方自主提交,系统对数据缺少唯一性鉴别与时序公证登记,可能会存在数据重复登记、权属不清等问题,可能会导致权责纠纷。
(2)数据安全责任边界不清。存证数据在共享流转的同时也在传递着安全责任,无差异的数据、单向责任传递、简单的审计则必然导致安全责任“连坐”,既不利于数据泄露溯源,又挫伤数据提供者的积极性。
(3)数据管控责任过于集中。数据访问授权、共享交换、日志审计等均在信息存证共享平台完成,这就要求资源提供者、需求者要充分信赖平台,平台自然也就要承担主要管控责任,而这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存在问题。
(4)缺少公开公正评价机制。资源需求者没有公开公正途径评价数据质量,集中式的评价管理机制缺少公信力,从而也就难以为平台对数据提供者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提供支撑。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特性之一不可篡改性使得区块链数据存证将是未来数据存证的主要方式,而目前多数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存证解决方案都存在操作过程复杂、难度大、用户体验不友好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存证方法,该方法基于区块链技术,为用户提供可编辑的数据存证excel合约模板合约文件,用户可使用简单的模板配置就可完成数据存证智能合约开发,实现用户数据的可信存证。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1)突破基于excel模板的智能合约快速开发关键技术;
(2)数据存证模板设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存证方法,包括如下两个阶段:
阶段一、生成合约文件:
第一步、选择合约模板;
用户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按需选择如下五个合约模板:身份注册模板、数据发布模板、数据更新模板、数据评价模板、数据查验模板;
第二步、配置合约模板;
第三步、生成合约代码;
第四步、安装部署智能合约;
阶段二、智能合约调用:智能合约部署成功后,用户调用智能合约提供的方法,运行智能合约,完成数据上链存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1)全局唯一虚拟资产登记。使用数据指纹、Merkletree等技术对虚拟资产进行标记,实现数据资源的实例化,然后与资源拥有者身份一起记入区块链分布式总账,实现对资源的权益公开确认。
(2)数据责任交接清晰明确。基于区块链分布式总账对数据提交、授权、申请、共享、确认等过程进行公证记录,为数据溯源提供高可靠数据支撑,结合数据实例化进一步提升溯源效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74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