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空气对流散热技术的道路交通管理用升降路桩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87442.3 | 申请日: | 2019-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9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雒晓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丁子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F13/04 | 分类号: | E01F13/04;E01F9/608;E01F9/615;E01F9/669;H05K7/20;H02J7/35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1 | 代理人: | 张婕 |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空气 对流 散热 技术 道路 交通管理 升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气对流散热技术的道路交通管理用升降路桩,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控制腔,壳体的顶端设有收纳腔,控制腔的内腔底壁设有底座,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上的伸缩杆的顶端设有警示盘,壳体的左右侧端对称设有预埋板,一个预埋板内设有吸气腔,吸气腔的内腔顶壁安装有吸气泵,另一个预埋板内设有排气孔;本发明通过吸气泵牵引外界的空气通过吸气管进入吸气腔内,并通过通孔进入控制腔内,空气在控制腔内带走热量后,最后通过排气孔排出,使得外界空气与控制腔内形成空气对流,通过流动的空气不断的带走控制腔内的热量,使得控制腔内的温度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而保证控制腔内的电器元件能长时间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桩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空气对流散热技术的道路交通管理用升降路桩。
背景技术
路桩是柱形路障的俗称,常采用橡胶、PVC、PE经吹塑、钢管和注塑而成,具有良好的警示、柔韧性,抗汽车滚压,主要用于城市路口车道、高速公路养护、交警执法、路政执法、酒店、小区、机场、银行、学校、商贸中心、体育场所、危险地区、道路施工地段等。
全自动升降柱目前是最智能最常用的一种。全自动升降柱,可通过某种信号实现柱体自由升降。控制方式:无线遥控器,按钮开关,读卡,地磁感应,车牌识别等。全自动路桩又叫全自动升降柱,路桩,隔离柱,防护柱,防撞柱。其分为民用级别和军用级别。民用级别主要应用别墅,小区,步行街等,以劝阻为主要目的,管理车辆通行。军用级别就是有一定的安防反恐意识,防止汽车恶性闯入,比如开车逃跑,有目的的撞人,汽车炸弹等。
现有的全自动升降住的控制机构是深埋地下的,其散热能力很差,很容易造成日积月累,使得控制机构上的温度快速上升,甚至出现烧损电气元件的情况发生,导致全自动升降住的使用寿命大幅降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空气对流散热技术的道路交通管理用升降路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空气对流散热技术的道路交通管理用升降路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空气对流散热技术的道路交通管理用升降路桩,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是圆柱筒结构,壳体内设有控制腔,壳体的顶端设有收纳腔,所述控制腔的内腔底壁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上的伸缩杆的顶端贯穿控制腔的顶壁且固定连接有与收纳腔相配合的警示盘,所述伸缩杆与壳体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左右侧端对称设有预埋板,一个所述预埋板内设有吸气腔,所述吸气腔的内腔顶壁安装有吸气泵,所述吸气泵通过吸气管贯通连接收纳腔,吸气管内设有第一防护网,所述吸气腔通过通孔贯通连接控制腔,所述通孔内设有滤尘网,另一个所述预埋板内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是U形结构,排气孔分别贯通连接收纳腔和控制腔,排气孔靠近收纳腔的一端设有第二防护网,通过吸气泵牵引外界的空气通过吸气管进入吸气腔内,并通过通孔进入控制腔内,空气在控制腔内带走热量后,最后通过排气孔排出,使得外界空气与控制腔内形成空气对流,通过流动的空气不断的带走控制腔内的热量,使得控制腔内的温度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而保证控制腔内的电器元件能长时间正常运行,能大幅提升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滤尘网,可以直接过滤外界的空气中的浮尘颗粒,保证空气的清洁,能有效的防止空气中的浮尘颗粒积累在控制腔内的电气元件上,从而保证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腔的内腔上下壁均均匀的设有若干加强筋板,通过设置加强筋板,用于大幅增加整个壳体的刚性,从而保证整个装置的使用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丁子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丁子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74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 下一篇:一种分布式动力飞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