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象站点多源数据整合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86707.8 | 申请日: | 2019-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6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高峰;邹文仲;陈凯;文沛;蒲桂林;陆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1/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张赏 |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象 站点 数据 整合 方法 | ||
1.一种气象站点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气象观测站点数学规划模型,确定研究区域的典型气象观测站点及备选多源数据气象观测站点,如下:
确定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其中,i为气象观测站点编号,N为气象观测站点总个数,ui为0或1变量,1表示气象观测站点i为典型站点,0表示气象观测站点i为备选多源站点;
所述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需满足约束条件:
λij≤ui,
其中,j为网格点编号,M为网格点总个数,λij为0或1变量,1表示站点i的数值用于代表网格点j,0表示不能代表,xi为气象观测站点i的覆盖半径,(ai,bi)为气象观测站点i的坐标,(cj,dj)为网格点j的坐标;
满足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和约束条件的气象观测站点,即为典型气象观测站点;
被典型气象观测站点有效覆盖的其他气象观测站点,为该典型气象观测站点的备用多源数据气象观测站点;
对典型气象观测站点各采样时间断面数据进行二次整合,如下:
根据二次采样周期重新对典型气象观测站点及备选多源气象观测站点的观测数据进行二次采样;
对于无备选多源数据气象观测站点的典型气象观测站点,选取二次采样时间断面前后各一个或多个周期的数据进行分析;在研究时间范围内,若只有一个数值点落入,则采用最临近的数值,包括前方临近或后方临近;若有多个数值点落入,则采用插值计算,包括内插或外插方式;
对于有备选多源数据气象观测站点的典型气象观测站点,选取二次采样时间断面前后各一个或多个周期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时间范围内,若只有一个数据源的数值点落入,则采用该数据源最临近的数值,同样包括前方临近或后方临近;若有一个数据源的多个数值点落入,则采用插值计算,包括内插或外插方式;若有多个数据源的数值点落入,则采用加权方式计算;
根据典型气象观测站点各采样时间断面数据确定整个研究区域的气象要素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象站点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研究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并剔除气象观测站点未覆盖区域;
对所述研究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包括:将研究区域按照预设的空间距离,划分成为正方形的网格;
所述剔除气象观测站点未覆盖区域包括:以气象观测站点为中心,气象要素覆盖半径为参数,确定气象观测站点所能覆盖的网格范围,将气象观测站点未覆盖的格点排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象站点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象要素覆盖半径结合实际气象站点密集程度和气象数据的精度进行选择;所述气象要素覆盖半径需要大于网格边长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象站点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典型气象观测站点各采样时间断面数据进行二次整合前,确定二次采样周期;
所述二次采样周期应该能保证在每个采样周期内都有相应的气象观测站点数据落入该期间内,即满足:
Tint≥Torg,
其中,Tint为二次采样周期,Torg为依据各气象观测站点的采样间隔获得的最小采样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象站点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气象观测站点上送的数据时标为所研究时间范围外,触发补采流程,重新计算该气象观测站点的采样时间断面整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象站点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典型气象观测站点各采样时间断面数据确定整个研究区域的气象要素数据,包括:
根据所划分的网格与典型气象观测站点的关系,将典型气象观测站点二次整合的采样时间断面数据作为所对应的网格的气象要素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670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