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膜电容去离子电能回收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86236.0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1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周行;谭成;约翰·弗莱彻;大卫·韦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南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9 | 分类号: | C02F1/469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天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周舟 |
地址: | 澳大利亚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 离子 电能 回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膜电容去离子电能回收装置,若干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并联设置在电池和膜电容去离子电极之间,电池正极输出线和一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漏极连接,一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源极输出线依次连接电感和电流感应电阻并和膜电容去离子电极正极输出线连通,膜电容去离子电极负极和电池负极通过负极输出线连通;二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漏极连接在一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和电感之间,二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源极和负极输出线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膜电容去离子电能回收方法。本发明中独立的能量回收装置可以安装在每个膜电容去离子电极上,缩短高电流电线的长度,降低欧姆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膜电容电能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膜电容去离子电能回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膜电容去离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脱盐技术,由于其在苦咸水淡化水方面优异表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膜电容去离子是在电场作用下,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分别向阳极和阴迁移,实现溶液脱盐。膜电容去离子系统在充电脱盐过程中,一部分充电电能以离子的形式储存在电极上。这部分电能可以在电极放电时,用于对其他电极进行充电,从而实现能量回收。能量回收系统的利用,大大降低了膜电容去离子系统的能耗,使得膜电容去离子技术成为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
现有膜电容去离子技术系统,通过两电极相互间隔充电实现能量回收。然而这种方法,无法在回收能量的同时控制两电极间的电流,从而使得50%以上回收的能量损失在两电极间的电阻上,而且可能出现的高电流会大大减少电流继电器等供电系统电器件的寿命。同时,不稳定的充电电流,会导致膜电容去离子电极脱盐表现不稳定,从而使膜电容去离子技术的工艺和控制系统设计变得复杂,且系统产量降低。这使得膜电容去离子系统急需更加适合的能量回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膜电容去离子电能回收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膜电容去离子电能回收方法。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建立电极放电时对电池充电,提高能量回收效率到40%-60%。独立的能量回收装置可以安装在每个膜电容去离子组件上,大大缩短高电流电线的长度,从而降低欧姆损失。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膜电容去离子电能回收装置,包括电池、膜电容去离子电极、数字信号处理器、若干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若干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并联设置在电池和膜电容去离子电极之间,每组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均包括两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一个电流感应电阻、一个电感和两个电容,两个电容分为一号电容、二号电容,两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分别为一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和二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电池正极输出线和一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漏极连接,一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源极输出线依次连接电感和电流感应电阻并和膜电容去离子电极正极输出线连通,膜电容去离子电极负极和电池负极通过负极输出线连通;二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漏极连接在一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和电感之间,二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源极和负极输出线连接;电池的正负极之间并联一号电容,膜电容去离子电极正负极之间并联二号电容;数字信号处理器连接一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和二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及每组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电流检测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数量为六个。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为12V铅蓄电池。
一种膜电容去离子电能回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电池对膜电容去离子电极充电时:
(1)打开一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关闭二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电极对电感充电;
(2)充电后关闭一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打开二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电感对膜电容去离子电极充电;
(3)不断循环步骤(1)、(2)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南创新有限公司,未经新南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62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拖拉机的自动换挡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