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梭鱼肠炎的饲料添加剂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84073.2 | 申请日: | 2019-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0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圣密养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23K10/30;A23K10/20;A23K20/163;A23K20/28;A23K1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周超 |
地址: | 23111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梭鱼 肠炎 饲料添加剂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治梭鱼肠炎的饲料添加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包括以下原料:蒲公英18~24份、黑胡椒精油8~15份、驴肝提取物26~32份、玛咖粉3~6份及载体12~20份;载体为改性的蒙脱石与糊精。该饲料添加剂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刺激肠道蠕动,防治炎症发生,肉质口感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饲料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梭鱼肠炎的饲料添加剂。
背景技术
梭鱼体被圆鳞。背侧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亦进入淡水。性活泼,善跳跃,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体型较大,我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梭鱼身体细长,最大的梭鱼可以长到1.8米长。梭鱼的头短而宽,鳞片很大。梭鱼为黄渤海常见经济食用鱼类,主要栖息在海口河川咸淡水交汇处,以水底泥中微生物为食,春季三四月份于河口附近产卵,幼鱼时常随潮溯河在河口处生存,成为海港主要养鱼对象之一。
梭鱼繁殖方式。梭鱼的繁殖季节各地有异,渤海湾为4月底到6月初,浙江为4月初至5月初。性成熟年龄雄鱼为2~3龄,雌鱼为3~4龄。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以硅藻和小型生物为食。人工饲养时可投喂米糠、豆饼及酒糟等饲料。每年定期结群到港湾河口处产卵。但随着近年来养殖密度的提高,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的肠炎病不断发生。主要表现为:病鱼在池中离群独游,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或停止。剖开肠壁,可见肠壁局部发炎,肠内粘液较多,呈淡黄色;肛门红肿,有的肠壁上还有红斑。轻压腹部有乳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此类疾病主要是在夏季高温期间多发,且此类疾病一旦发生,传染性强,会引起梭鱼大面积死亡甚至绝收。
鱼类疾病的防治措施一般有三大类:第一、鱼体直接注射药物,效果最佳,但工作量偏大;第二,药物浸泡或泼洒药物,但是浪费药物过多,且易引起水体污染;第三、饲料搅拌药物。国家允许少量添加少量低毒无害的药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药源广泛、高效、抗药性不显著、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在防治鱼病中,除了兼有药性和营养性外,还具有提高水产动物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功效,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也日益广泛。个别饲料添加剂报道能够实现鱼类肠病的防治,但是其不能解决养殖鱼土腥味严重,肉质不紧绷,口感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治梭鱼肠炎的饲料添加剂,该饲料添加剂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刺激肠道蠕动,防治炎症发生,肉质口感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治梭鱼肠炎的饲料添加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包括以下原料:
蒲公英18~24份、黑胡椒精油8~15份、驴肝提取物26~32份、玛咖粉3~6份及载体12~20份;所述载体为改性的蒙脱石与糊精。
优选地,所述驴肝提取物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将驴肝提取物加入到壳聚糖水溶液中进行蒸煮处理,蒸煮时间为5~10min,得到蒸煮液;
2)将蒸煮液冷却至40~60℃,调节pH至8~10,加入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酶解时间为5~7h,然后升温灭活得到酶解液,再将酶解液进行真空低温浓缩即可。
优选地,所述壳聚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25%。
优选地,所述碱性蛋白酶的加入量为所述驴肝提取物重量的2.3~5.6%。
优选地,所述改性的蒙脱石为钠改性的蒙脱石。
优选地,所述钠改性的蒙脱石与所述糊精的质量之比为2~4:1。
本发明的防治梭鱼肠炎的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按照配比称取上述原料,然后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圣密养殖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圣密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40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