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极板和电脱盐罐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83543.3 | 申请日: | 2019-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9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玲;韩磊;许伟伟;屈定荣;兰正贵;牛鲁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G32/02 | 分类号: | C10G32/02;C10G3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健;温春艳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极板 脱盐 | ||
本发明涉及原油电脱盐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电极板和电脱盐罐。电极板包括多个电极棒和多个支撑梁体,多个所述支撑梁体间隔布置以在相邻的所述支撑梁体之间形成电极棒设置间隔,其中,多个所述电极棒在所述支撑梁体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电极棒设置间隔中,并且多个所述电极棒沿着波浪形曲线间隔布置。波浪形布置的多个电极棒的波浪形斜面有利于大液滴的滚动,增强了油水分离效果,在油水层界面上下高低波动的情况下,波浪形布置的多个电极棒则可以保持弱电场的稳定,这有利于改善原油的脱盐脱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油电脱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极板和一种电脱盐罐。
背景技术
由于原油的来源和所处环境,地层中开采出来的原油不可避免地含有一定量的盐类和水。另外,原油在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也会带入少量的水。原油中所含的盐类和水不仅会对油装置产生危害,而且也会对原油的加工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原油进行脱盐脱水。
原油电脱盐装置的核心设备是电脱盐罐,电脱盐罐内设置有电极以形成电场,这样,原油在高压电场和破乳剂的作用下,使微小液滴逐步聚结成较大水滴,较大水滴借助重力作用从原油中沉降分离。目前最常见的电极形式有水平式、垂直悬挂式和鼠笼式,电极板一般是栅格状的。
在实际中,水平式电极板仅在极板之间存在电场,原油在电场区域中的实际停留时间较短,尤其对于两层电极板结构的电脱盐罐,在油水界面上下高低波动的情况下,容易影响到弱电场的稳定,对原料的脱盐脱水不利。垂直悬挂布置的电极板间可获得较大的电场容量,但是使用这种布置的交直流电脱盐设备存在结构复杂、整流设备质量易出故障等缺点。鼠笼式电极的脱盐脱水效果较好,但是体积较大,建造成本和能耗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极板,该电极板设置在电脱盐罐中时能够提高电脱盐效率,并减小建造成本和能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板,包括多个电极棒和多个支撑梁体,其中,多个所述支撑梁体间隔布置以在相邻的所述支撑梁体之间形成电极棒设置间隔,其中,多个所述电极棒在所述支撑梁体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电极棒设置间隔中,并且多个所述电极棒沿着波浪形曲线间隔布置。
通过该技术方案,由于多个电极棒在支撑梁体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在电极棒设置间隔中,并且多个电极棒沿着波浪形曲线间隔布置,也就是,多个电极棒整体呈波浪形曲线,至少两个这样的电极板例如设置在电脱盐罐中时,每个电极板的多个电极棒波浪形布置。例如,下层电极板接交流电源,上层电极板接地,电脱盐罐内底部的油水层界面也作为一个接地极板,这样,两层电极板之间形成强电场,下层电极板和油水层界面之间形成弱电场。这样,油水混合物从电脱盐罐的底部进入电脱盐罐内,并迅速上升通过油水层界面进入弱电场区,然后再经过下层电极板进入强电场区。在电场的作用下,油水混合物中的含盐小液滴聚结成大液滴从原油中沉降出来,进入电脱盐罐底部的连续水相,含盐污水可以经过罐底排水口排出,脱水后的原油从电脱盐罐的上部集合器流出。在油水混合物由下至上穿过电极板时,由于多个电极棒沿着波浪形曲线间隔布置,这增大了液滴和电极棒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在强电场区,油水混合物的流动方向与电场方向一致,增大液滴间的静电作用力,电极棒为裸电极,液滴在接触电极棒后即荷电,增强了液滴间的偶极聚结和电泳聚结过程,波浪形布置的多个电极棒的波浪形斜面有利于大液滴的滚动,增强了油水分离效果,并使得大液滴在电极棒之间的间隔处可以形成水膜,该水膜则可以增强电聚结过程中的液滴-界面聚并效果,另外,在油水层界面上下高低波动的情况下,波浪形布置的多个电极棒则可以保持弱电场的稳定,这有利于改善原油的脱盐脱水效果。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电极棒相互平行布置,并且每个所述电极棒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各自端对应的所述支撑梁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梁体为波浪形状。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支撑梁体的波浪形延伸轨迹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35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储罐泄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双级干式真空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