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粒子网格混合法研究堆芯内共晶反应及高温熔化行为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083355.0 申请日: 2019-11-07
公开(公告)号: CN110867220A 公开(公告)日: 2020-03-06
发明(设计)人: 田文喜;李勇霖;陈荣华;苏光辉;秋穗正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G16C20/10 分类号: G16C20/10;G16C20/70
代理公司: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代理人: 何会侠
地址: 710049 陕***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利用 粒子 网格 混合法 研究 堆芯内共晶 反应 高温 熔化 行为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用粒子网格混合法研究堆芯内共晶反应及高温熔化行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对反应堆堆芯进行粒子建模,不同的物质使用不同种类的粒子表示,粒子初始状态包括粒子的位置、速度、压力和温度,对应标记为ri、ui、pi和Ti,粒子初始布置时相邻两粒子间的距离记为l0,每个粒子内按所含元素标记对应元素的质量,如粒子i内包含A、B两种元素,则其质量对应标记为miA、miB,粒子i的质量mi使用公式(1)计算,

mi=miA+miB 公式(1)

粒子i的密度ρi使用公式(2)计算,

对于熔化焓等则通过公式(3)求得,

步骤2:根据各粒子的位置划分网格:在本步骤中,对于每一个粒子i,设置粒子作用域半径lr,若粒子i的坐标位置为(Ix,Iy,Iz),设定粒子i周围的某一粒子为粒子j,坐标位置为(Jx,Jy,Jz),粒子i与粒子j的距离为lij,使用公式(4)计算,

若满足lij≤lr,则将该就j粒子标记为i粒子的有效作用粒子;将所有满足条件的m个j粒子进行汇总并标记为j1,j2,……,jm,然后对其中每3个粒子进行组合,按照排列组合法,将有种组合,由公式(5)进行计算,

对每个组合中的粒子进行考察,取其中一个组合的3个粒子,这3个粒子必须满足能且只能构成一个平面的要求,将取出的3个粒子标记为j1,j2,j3,粒子中心分别标记为J1,J2,J3,空间坐标对应为(Jx1,Jy1,Jz1),(Jx2,Jy2,Jz2),(Jx3,Jy3,Jz3),连接J1、J2,连接J1、J3,连接J2、J3,J1、J2、J3三点构成平面的其中一个充要条件是直线J1J2与直线J1J3之间存在一个不为0的夹角,则只需满足公式(6),

式中,||J1J2||、||J1J3||、||J2J3||分别为线段J1J2、J1J3、J2J3的长度,使用公式(7)进行计算,

对每一个i粒子,针对其种组合进行判断,若组合内的3个粒子能够满足构成唯一平面的要求则留下该组合,随后针对留下的组合,考察i粒子与组合内3个粒子的关系,i粒子与组合中三个粒子必须能够构成四面体;对于留下的每个组合而言,这3个粒子已经满足构成唯一平面,那么要使这i粒子与组合中的3个粒子能够构成四面体,只需满足i粒子不在组合中的3个粒子所构成的平面上即可,添加i粒子,粒子中心标记为I,空间坐标定义为(Ix,Iy,Iz),若要使I、J1、J2、J3四个点构成四面体,则只需要满足i粒子到平面J1J2J3的距离为正数,使用公式(8)进行判定,

式中:

——i粒子到平面J1J2J3的距离m;

A、B、C、D——平面J1J2J3的平面方程的四个系数,通过公式(9)获得,

i粒子与j1、j2、j3粒子构成的平面J1J2J3的距离若满足公式(8),则说明i粒子能够与组合内3个粒子构成的三角形J1J2J3构成四面体IJ1J2J3,其四个面分别为三角形IJ1J2、三角形IJ1J3、三角形IJ2J3和三角形J1J2J3,面积对应标记为三角形的面积使用如公式(10)所示的海伦公式计算

式中,

S——三角形的面积;

la、lb、lc——三角形的三边长;

p——三角形的半周长,即p=(la+lb+lc)/2;

四面体IJ1J2J3的体积通过公式(11)进行计算,

四面体IJ1J2J3中四个顶点I、J1、J2、J3分别对四面体总体积的分属控制体积,对应标记为VI、这4个体积有公式(12)所示的关系,

各控制体积由公式(13)进行计算,

除此之外,四面体IJ1J2J3的四个点的分属控制体积与其相对的三角形面积是成反比的,即有公式(14)所示的关系,

由以上公式联立求解即求得四面体IJ1J2J3的四个点的分属控制体积;

然后将对四面体IJ1J2J3中四个面的三角形进行面积划分,以三角形J1J2J3为例,在三角形J1J2J3中,三角形J1J2J3的面积通过公式(10)海伦公式求出;点N12为线段J1J2的中点,点N13为线段J1J3的中点,点N23为线段J2J3的中点;此时需要在三角形中寻找P点,对于三角形J1J2J3而言,将其标记为Px,连接Px、J1,连接Px、J2,连接Px、J3,连接Px、N12,连接Px、N13,连接Px、N23,可以将三角形J1J2J3划分成6个小三角形,分别标记为三角形J1PxN12,三角形J1PxN13,三角形J2PxN12,三角形J2PxN23,三角形J3PxN13,三角形J3PxN23;因为点N13为线段J1J3的中点,所以三角形J1PxN13与三角形J3PxN13面积相等,标记为同样的,有对于各个三角形的面积,有如公式(15)和公式(16)所示的几何关系,

三角形的三个角的角度由类似于公式(6)所示的余弦定理求出;由公式(15)和公式(16)求出三角形J1J2J3所分成的6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同理也能求得四面体IJ1J2J3另外三个面所分成的共计18个小三角形的面积;

在四面体IJ1J2J3中寻找一点Qx,对于顶点I的控制体积而言,连接QxPx1,QxPx2,QxPx3,QxN1,QxN2,QxN3,QxI,其中Px1、Px2、Px3、分别对应为三角形IJ1J2、三角形IJ2J3、三角形IJ1J3所寻找的P点,N1、N2、N3则分别为线段IJ1、IJ2、IJ3的中点,至此点I的控制体积分成了六个四面体,分别为四面体IPx1N1Qx,四面体IPx1N2Qx,四面体IPx2N2Qx,四面体IPx2N3Qx,四面体IPx3N1Qx和四面体IPx3N3Qx,其体积对应标记为和对于四面体的体积,有公式(17)所示的关系,

设点Qx距离平面J1J2J3、平面IJ1J2,平面IJ2J3,平面IJ1J3的距离分别为H0、H1、H2、H3,对于顶点I的控制体积可列出如公式(18)的方程,

同理对于顶点J1、J2、J3也列出相似的方程,联立这4个方程及公式(13)能够求出H0、H1、H2、H3的值;

至此,在I、J1、J2、J3组成的四面体中,J1对I起影响的点I的控制体积为记为J2对I起影响的点I的控制体积为记为J3对I起影响的点I的控制体积为记为所以,在I、J1、J2、J3组成的四面体系统中,点J1对I的有效传输面积标记为点J2对I的有效传输面积标记为点J1对I的有效传输面积标记为通过公式(19)计算,

式中,

——I点到J1点的距离;

——I点到J2点的距离;

——I点到J3点的距离;

以上的划分网格的方法描述是针对其中一个四面体系统而言的,在计算中需要对i粒子的所有符合的四面体网格进行计算得到有效传输面积数据之后才能开始进行质量扩散计算及温度计算;

步骤3:在质量扩散的计算中,使用的传质方程为菲克第二定律,方程如公式(20)所示,对于粒子i内的A、B元素分别列出方程,

式中,

m——粒子内的某元素质量kg;

t——时间s;

Ddiff——粒子内的某元素的质量扩散系数m2/s;

公式(21)给出质量扩散方程的Δt时间步长的积分形式,

式中,

m——粒子内的某元素质量kg;

t——时间s;

Δt——时间步长s;

V——体积m3

CV——控制体积m3

Ddiff——粒子内的某元素的质量扩散系数m2/s;

对于粒子i而言,其已经通过步骤2划分为若干个四面体网格,所以公式(21)能够离散成公式(22)的形式,

公式(22)等式的左边对i粒子划分成的多个四面体的某一元素的质量变化进行加和,等式的右边则是i粒子的该元素的质量变化率,计算中不考虑粒子的体积变化;式中,

Sj→i——步骤2中网格划分完成后计算的j粒子对i粒子的有效传输面积;

Ddiff——某元素的质量扩散系数m2/s;

rj——j粒子的坐标矢量;

ri——i粒子的坐标矢量;

——j粒子中x元素在n时层的质量kg;

——i粒子中x元素在n时层的质量kg;

——i粒子中x元素在n+1时层的质量,即在n时层的时间步长Δt后的x元素质量kg;

i粒子在n+1时层的质量使用公式(23)计算,

在温度计算中,能量守恒方程如公式(24)所示,

式中,

T——温度K;

t——时间s

κ——导热系数W/(m2·K);

ρ——密度kg/m3

cp——比定压热容J/(kg·K);

ST——温度的源项;

公式(25)给出能量方程的Δt时间步长的积分形式,

式中,

t——时间s;

Δt——时间步长s;

T——温度K;

V——体积m3

CV——控制体积m3

κ——导热系数W/(m2·K);

ρ——密度kg/m3

cp——比定压热容J/(kg·K);

ST——温度的源项;

对于粒子i而言,其已经通过步骤2划分为若干个四面体网格,所以公式(25)能够离散成公式(26)的形式,

公式(26)等式的左边对i粒子划分成的多个四面体的能量变化进行加和,等式的右边则是i粒子的能量变化率;式中:

Sj→i——步骤2中网格划分完成后计算的j粒子对i粒子的有效传输面积;

κ——导热系数W/(m2·K);

rj——j粒子的坐标矢量;

ri——i粒子的坐标矢量;

——j粒子在n时层的温度K;

Tin——i粒子在n时层的温度K;

ρi——i粒子的密度kg/m3

cpi——i粒子的比定压热容J/(kg·K);

Tin+1——i粒子在n+1时层的温度,即在n时层的时间步长Δt后的温度K;

求解公式(26)即得到i粒子在时间步长Δt之后的温度Tin+1

至此,i粒子在时间步长Δt之后的温度Tin+1及其质量已经求解得到,并且对于i粒子内的各元素进行的单独质量求解极易得到各元素在粒子内的质量百分比,若粒子内只含有A、B两种元素,i粒子中A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由公式(27)计算,

式中,

CiA——i粒子中A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miA——i粒子中A元素的质量kg;

miB——i粒子中B元素的质量kg;

此时使用A、B元素的二元相图进行粒子状态判定,在A-B二元相图中,横坐标为A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纵坐标为粒子的温度,曲线ApQSBp为固相线,曲线ApQLBp为液相线,粒子在多边形O1O2BpQSAp围成的区域内状态为固态,在多边形ApQLBpO3O4围成的区域内状态为液态,在多边形ApQSBpQL围成的区域内状态为固液两相混合状态;若在某一时刻,i粒子的温度为Tk,i粒子中A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Ck,在A-B二元相图中作温度Tk的等温线,做质量百分比Ck的等值线,交于点Qp,此时点Qp位于A-B二元相图的液相区域,则对应的,粒子相态为液相;对位于固液两相混合状态区域内的粒子,需要根据相图中的杠杆定律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同样的方法,对于温度为Tpx和粒子内A元素质量百分比为Cpx的粒子k,判断其对应的Qpx点位于固液两相区内,作线段TpxQpx的延长线交固相线和液相线于QS和QL,再过QS和QL作垂直线交横坐标于CS和CL点,则粒子k中的固体和液体质量之间的关系使用公式(28)计算得到,

式中,

mS——k粒子中处于固态的质量kg;

mL——k粒子中处于液态的质量kg;

Cpx——k粒子中A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CS——点CS对应的横坐标数值;

CL——点CL对应的横坐标数值;

步骤4:使用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计算动量方程;动量方程如公式(29)所示

式中,

u——速度m/s;

t——时间s;

ρ——密度kg/m3

p——压力Pa

ν——运动粘度m2/s;

f——外力加速度m2/s;

在此方程组中,动量方程中的粘性项及源项显式计算,其中粘性项的Laplace算子由公式(30)离散求解,

式中,

d——计算的维度;

n0——初始粒子数密度,通过计算,是核函数,使用公式(31)计算,只需将括号内的自变量修改为即可,为j粒子初始时刻的坐标矢量,为i粒子初始时刻的坐标矢量;

λ——是i粒子的邻居粒子和i粒子间距的方程,使用公式(32)计算,

式中,

re——粒子作用半径,位于半径内的粒子才会与i粒子发生相互作用,,re=3.1l0

速度和位置的估算值由公式(33)进行计算,

式中,

——i粒子在上一时间步的速度矢量m/s;

rin——i粒子在上一时间步的位置矢量m;

Tin——i粒子在上一时间步的温度K;

根据估算得到的粒子位置,通过公式(34)计算此时的粒子数密度n*i,只需要将公式中的|rj-ri|使用位置的估算值替代即可,由公式(34)所示的压力Poisson方程求解得到此时各粒子的压力值pi

公式(35)等式的左边使用如同公式(30)的形式离散,式中,

——i粒子在n+1时层的压力Pa;

α、γ——静态系数;

由计算得到的压力值,根据公式(36)计算速度的修正值;

式中,

u'i——i粒子的速度修正值;

再由计算得到的速度修正值,根据公式(37),公式(38)分别求解得到粒子在下一时层的速度及位置;

rin+1=ri*+u'iΔt 公式(38)

步骤5:根据具体问题的求解需要,对步骤2~步骤4进行时间步长Δt推进进行计算;

步骤6:输出计算所得到的堆芯中粒子的种类、速度位置压力及温度值Tin+1,粒子质量及粒子内各元素质量,按照要求进行数据后处理,得到所要求的结果进行输出分析堆芯熔化进程的形态变化,堆芯内部热量分布、堆芯熔化情况、熔融物流动及分布的情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335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