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热交换进行再热的新风系统及换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82712.1 | 申请日: | 2019-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9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马瑞江;孙鹏程;周辉;张起维;胡安琪;王光锐;徐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3/16;F24F3/147;F24F12/00;F24F13/30;F24F1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王灵灵 |
地址: | 10002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热交换 进行 新风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热交换进行再热的新风系统及换热方法,包括热交换装置一、热交换装置二、风阀一、风机一、风阀二、净化装置、换热盘管和风机二;热交换装置一与热交换装置二和风机二连通,热交换装置二通过风阀一与风机一连通,并和换热盘管连通,风机一与净化装置连通,所述净化装置与换热盘管连通;新风依次通过热交换装置一、热交换装置二、风阀一、风机一、净化装置、换热盘管和热交换装置二的回风出口进入室内,排风依次通过热交换装置一和风机二排出室外。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热交换装置,在第二次热交换中利用同一股气流的前后温度不同进行先降温后升温,保证了降温冷凝的的效果,具有降低能耗、除湿稳定、提升舒适度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暖通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热交换进行再热的新风系统及换热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除湿问题一直限制着空调技术的发展,虽然暖通界在温湿分控理论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相应的产品研发和技术解决方案依然严重不足,限制了温湿分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现有的新风系统对于除湿防凝露方面一般均采用在新风系统内设置多个冷凝装置来实现多次冷凝的作用,进而降低空气中含水量来达到避免凝露,但是因为新风和室内空气存在温差,凝露现象无法彻底避免,采用多个冷凝设置来实现多次冷凝的效果,不仅增加了设备成本和耗能,并且新风温度过低影响人体舒适度。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热交换进行再热的新风系统及换热方法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热交换进行再热的新风系统及换热方法,利用排风和不同阶段温度不同的新风对新风进行降温和再热,采用阶梯形降温,降低新风中的含水量并提升新风的舒适度。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热交换进行再热的新风系统,包括热交换装置一、热交换装置二、风阀一、风机一、风阀二、净化装置、换热盘管和风机二;
所述热交换装置一的新风出口与热交换装置二的新风入口连通,其排风出口与风机二连通;所述热交换装置二的新风出口设置风阀一,所述热交换装置二的回风入口与换热盘管的出口端连通;所述风机一设在混合室内,所述风阀一和风阀二分别设在混合室的新风入口和回风入口处;所述风机一的出口与净化装置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净化装置与换热盘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装置一为全热换热装置或显热类型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二为显热类型的热交换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二设在排风室内,所述排风室的入口与热交换装置一的排风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一和风机二为单向流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盘管上设有冷源输入端和冷源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盘管上设有凝水盘。
进一步地,包括新风换气和回风净化两种工况。
一种利用热交换进行再热的新风系统的换热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新风换气工况下,所述风阀一和风阀二同时打开,所述风机一和风机二同时运行,室外新风在热交换装置一中和排风进行第一次换热降温,然后进入热交换装置二中和后段新风进行第二次换热降温后,在风机一作用下进入混合室内和回风进行混合降温,然后通过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后,在换热盘管中进行降温,再次经过热交换装置二和前段新风进行第三次换热升温进入室内;同时室内排风通过风机二作用下进入热交换装置一中和新风进行热交换后排出室外;室内回风在风机一作用下进入混合室内和新风进行混合;
回风净化工况下,所述风阀二打开,所述风机一运行,回风在通过风阀二进入混合室,经过风机一进入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后,通过换热盘管和热交换装置二的重新进入室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27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臂油缸控制阀组
- 下一篇:定制的患者接口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