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试验水池消波吸能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81751.X | 申请日: | 2019-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3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胡健;张维鹏;王超;李涛;郭航;王英铸;毛翼轩;陈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试验 水池 消波吸能 装置 | ||
试验水池消波吸能装置,属于试验水池消波吸能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波浪能回收装置、蓄能水箱、造波装置,其将试验水池试验完毕后的波浪的能量进行回收,并将这部分能量储存用于下一次造波,波浪能回收装置将试验水池余波中的能量回收并储存于水箱中,在需要进行下一轮造波时,可直接使用水箱中储存的能量进行造波,液体驱动的造波装置将这一回收的能量进行回收,波浪能的回收、储存以及使用均通过试验水池外部液体循环实现,此外设置辅助液体泵系统用来进行损耗补偿和输入能量调整。该装置可将试验水池余波的能量回收并用于下一次造波,能够节约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试验水池消波吸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试验水池消波吸能装置。
背景技术
造波机是试验水池中的常见设备,其作用是对自然水体中常见的波浪现象进行模拟和重现,是对船舶、海洋平台等海洋结构物进行耐波性测试不可缺少的关键设备。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一次耐波性试验结束之后,往往试验水池的水面仍然有波浪存在,而一系列的耐波性试验往往不是建立在同一波浪参数下的,其需要对波浪参数进行改变来进行不同波浪参数下的另一组试验,为了避免水池余波对下一组改变了波浪参数的耐波性试验带来不利影响,往往需要等待试验水池水面平静之后再进行下一轮造波,为了减少等待时间,现有的试验水池往往采用在水池一端设置消波堤的方式来加快余波消散,但是一方面消波堤会占用试验水池空间,另一方面使用消波堤意味着余波能量白白损失,对整个试验水池的节能不利。因此开发一种将水池余波进行回收并将回收得到的能量用于造波的试验水池消波吸能装置对于试验水池设备的节能降耗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验水池消波吸能装置,将波浪能回收装置和造波装置进行结合,可将试验水池试验结束之后的余波进行搜集,并使用液体驱动的造波装置将这一回收的能量进行回收,波浪能的回收、储存以及使用均通过试验水池外部液体循环实现,由于试验过程、能量回收过程、液体循环过程均存在能量损耗,同时不同的耐波性试验所需输入的能量并不相等,故设置了辅助液体泵系统用来进行损耗补偿和输入能量调整。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试验水池消波吸能装置,包括波浪能回收装置、蓄能水箱、造波装置;波浪能回收装置包括浮子1、杠杆2、杠杆转轴3、第一连杆4、活塞泵活塞5、活塞泵缸体6、活塞泵出水管7、活塞泵入水管8、活塞泵出水口9、活塞泵入水口10,所述的浮子1安装在试验水池的自由液面位置,浮子1通过杠杆转轴3与杠杆2相连,杠杆2与第一连杆4相连,第一连杆4与活塞泵活塞5相连,活塞泵出水口9与活塞泵入水口10位于活塞泵缸体6下部,活塞泵出水口9与活塞泵出水管7一端相连,活塞泵入水口10与活塞泵入水管8一端相连,活塞泵入水管8另一端与下水箱17相连;蓄能水箱包括上水箱11、上水箱出水管12、上水箱通气管13、中水箱14、中水箱出水管15、中水箱出水控制阀16、下水箱17、辅助补水管18、辅助水泵19,所述的上水箱11上部设置辅助补水管18和活塞泵出水管7,上水箱11下部设置上水箱出水管12和上水箱通气管13,水箱出水管12和上水箱通气管13]的下端位于中水箱 14的自由液面处,中水箱出水管 15位于中水箱 14下部,中水箱出水管15上设置有中水箱出水控制阀16,下水箱17位于造波装置下方,下水箱17下部设置辅助补水管18和活塞泵入水管8,辅助水泵19位于辅助补水管18上;造波装置包括驱动液压缸20、驱动液压缸出水阀21、驱动液压缸弹簧22、弹簧支撑座23、驱动液压缸推杆24、第二连杆25、造波板26、造波板转轴27,驱动液压缸20与中水箱出水管15相连,驱动液压缸出水阀21位于驱动液压缸20下部,驱动液压缸弹簧22位于弹簧支撑座23上,造波板26一端与第二连杆25相连,另一端与造波板转轴27相连。
所述的活塞泵出水口9只能单向出水,活塞泵入水口10只能单向入水。
所述的上水箱11为一封闭的箱体,用于储存活塞泵出水管7输出的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17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