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静脉输液器的自动加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81213.0 | 申请日: | 2019-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2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艳;闫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途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3 | 代理人: | 彭成 |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静脉 输液 自动 装置 | ||
1.一种医用静脉输液器的自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瓶(1)、加药滴管(2)和加药控制器(3);加药控制器(3)内设置有多个预备腔(31)、多个空气泵(32),加药控制器上安装有多个储药瓶(4);空气泵(32)先控制储液瓶(1)将药物加入至预备腔(31),之后空气泵(32)控制气压将预备腔(31)内的药物加入至加药滴管(2);加药控制器(3)可控制向加药滴管(2)内同时或者间隔的加入多种药物;
所述储液瓶(1)内存放生理盐水,储液瓶(1)通过第一输液管(11)连接至加药滴管(2)的顶端并将生理盐水滴加至加药滴管(2)内;加药滴管(2)的底部设置第二输液管(12),第二输液管(12)用于连接静脉输液器的针头和流量控制器;
加药控制器(3)设置有可以容纳储药瓶(4)的加药槽;加药槽的底部设置预备腔(31);储药瓶(4)的出口连接预备腔(31)的顶端,连接方式为单向连接,气体和液体仅可以单向的从储药瓶(4)内流向预备腔(31),且储药瓶(4)和预备腔(31)连接处为毛细通路,在大气压下不会自动流出;储药瓶(4)的容积大于预备腔(31)容积的100倍;预备腔(31)内的底部通过加药管(33)连接至加药滴管(2)的侧壁上部,预备腔(31)的底部设置有单向通断阀门,空气泵(32)连接至预备腔(31)的顶部;
一个储药瓶(4)、一个预备腔(31)、一个空气泵(32)共同构成了一个给药单元;每个加药控制器(3)设置三个以上的给药单元;多个给药单元连接同一根加药管(33);
加药滴管(2)内在加药管(33)的出口处倾斜设置有接液片(21),接液片与加药管(33)的出口的距离小于3mm,使得从加药管(33)内流出的药液在形成一个液滴之前就接触接液片,并从接液片上流入加药滴管(2);
第一输液管(11)的出口位于接液片的上部,使得第一输液管(11)流出的生理盐水可以冲刷接液片;
加药控制器(3)设置有扫码器(5),每一个储药瓶(4)的瓶内部的底部设置有一个二维码(41);加药控制器(3)连接计算机(6),扫码器(5)在对储药瓶(4)设置有二维码(41)的对侧,穿过瓶身对二维码(41)进行扫描;扫码器(5)将扫描结果发送给计算机(6),计算机(6)对检测的结果进行识别,以识别瓶内的药物信息;
当储药瓶(4)内的药物足量时,药液液面高于二维码(41),扫码器(5)可以对二维码(41)进行扫描;当储药瓶(4)内的药物液面低于二维码(41)时,由于二维码(41)位于扫码器(5)的对侧,由于瓶内壁残留的药液以及瓶内壁不光滑使得扫码器(5)不能识别二维码(41),此时计算机(6)判断药物不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静脉输液器的自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加药时,计算机(6)先根据每个加药时间段所需加入的药物的量控制空气泵(32),使得预备腔(31)内的气压降低,储药瓶(4)内的药液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流入预备腔(31);一定时间后,计算机(6)控制空气泵(32)向预备腔(31)内加压,使得储药瓶(4)停止出药,预备腔(31)内的药液在压力的作用下流入加药滴管(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静脉输液器的自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计算机(6)内预先存储有每种药物在固定的压力差下从储药瓶(4)流入预备腔(31)的流速,在加药时,计算机(6)通过控制预备腔(31)的压力和压力维持的时间就可以控制流入预备腔(31)的药物量;
计算机(6)内预先存储有每种药物在固定的压力差下从预备腔(31)流入加药滴管(2)的流速,空气泵(32)向预备腔(31)内加压时注入空气,计算机(6)通过控制预备腔(31)的压力和压力维持的时间就可以控制流入加药滴管(2)的药物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静脉输液器的自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加药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为20秒至40秒;加药时间段结束后计算机(6)执行下一次加药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未经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12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