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角轴连接钢链无级变速箱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78661.5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7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苗春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苗春才 |
主分类号: | F16H9/24 | 分类号: | F16H9/24;F16G15/12;F16G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43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角 连接 无级 变速箱 | ||
1.一种对角轴连接钢链无级变速箱,由输入变速丝杆(1),输入变速拨杆(2),输入动锥轮(3),张紧轮(4),张紧轮支架(5),输入定锥轮(6),壳体(7),输入变速齿轮(8),输入轴(9),变速杆(10),输出轴(11),输出定锥轮(12),链节摩擦踢片(13),链节连接片(14),链节轴(15),输出动锥轮(16),输出变速拨杆(17),输出变速丝杆(18),输出齿轮(19),变速杆齿轮(20)组成。其特征在于:
(1)平行对齐两根钢链链节轴(15),两端分别与摩擦踢片(13)固定安装,构成一个链节。
(2)多个链节连接片(14)对角交差连接两个链节的链节轴(15),多个链节和连接片(14)相连成闭环,构成钢链。
(3)张紧轮支架(5)上装配两个张紧轮(4),张紧轮(4)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中间张紧。
2.如权利要求一所述的对角轴连接钢链无级变速箱,该发明一个链节上有两个链节轴(15)和两个链节摩擦踢片(13),链节轴(15)两端分别固定一个链节摩擦踢片(13);每个链节连接片(14)上有两个轴孔,其中一个轴孔与左侧链节的上方链节轴(15)相连,另一个轴孔与右侧链节的下方链节轴(15)相连,下一个链节连接片(14)的两个轴孔分别连接左侧链节下方链节轴(15)和右侧链节上方链节轴(15),两个链节连接片(14)形成对角交差连接方式。两个对角交叉连接片(14)为一组,两个相邻链节有多组对角交叉连接片(14)连接相应的链节轴(15)。相邻两个链节以两个链节中心线夹角平分线对称。在链节摩擦踢面与锥轮面有较大相对作用力时,链节不会转动。两个链节的中心线夹角可变,整个钢链可弯曲。
3.如权利要求二所述的对角轴连接钢链无级变速箱,该发明用对角交差链节连接片(14)连接两个链节的对角轴,相邻链节以这两个链节中心线夹角平分线对称约束,每个与锥轮接触的链节两端链节摩擦踢片(13)V形面都能与相对应的锥形盘V形面线接触,接触线既是接触面的切线,也是链节摩擦踢片(13)摩擦面的中心线,链节摩擦踢片(13)踢面与锥轮面之间接触较好;再加上有张紧轮(4)能让钢链往里收,绕在锥轮里的钢链圆周范围更大,锥轮面贴合的链节更多,链节与锥轮面之间的摩擦范围更大;同时链节与链节之间有多个连接片轴销连接,整个链条抗拉伸强度更大。
4.如权利要求一所述的对角轴连接钢链无级变速箱,该发明逆时针推动变速杆(10),变速杆齿轮(20)逆时针旋转。在变速杆齿轮(20)、输入变速齿轮(8)和输出变速齿轮(19)啮合作用下,输入变速齿轮(8)和输出变速齿轮(19)分别带动输入变速丝杆(1)和输出变速丝杆(18)顺时针旋转,在螺纹连接作用下,输入变速丝杆(1)和输出变速丝杆(18)分别带动输入变速拨杆(2)和输出变速拨杆(17)同时向输入变速齿轮(8)和输出变速齿轮(19)方向移动,实现变速机构的功能。
5.如权利要求凹所述的对角轴连接钢链无级变速箱,该发明通过变速杆(10)和变速机构的推动作用,当输入动锥轮(3)与输入定锥轮(6)之间距离减小,链节与输入锥轮组V形面贴合形成的摩擦副运动轨迹圆周变大;同时输出动锥轮(16)与输出定锥轮(12)之间距离相应加大,链节与输出锥轮组V形面贴合形成的摩擦副运动轨迹圆周相应变小;在变速机构作用和钢链传动作用下,变速杆(10)每一个转角都对应着输入轴(9)和输出轴(11)之间的转速比,变速箱可以实现无极平滑调速。
6.如权利要求一所述的对角轴连接钢链无级变速箱,该发明两个张紧轮(4)靠张紧轮支架(5)上的弹簧向中间压钢链,绕在两个锥轮组上的钢链向锥轮中心收紧,形成一个预紧力。同时张紧轮(4)让钢链向内弯曲,绕在锥轮上并与锥轮V形面贴合的摩擦副增多,链节与锥轮面之间的摩擦范围更大,有利于提高锥轮与整个钢链摩擦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苗春才,未经苗春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866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电膜
- 下一篇:行车时脑部安全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