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速比轮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76889.0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3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庆;张忠明;张伟东;孙景会;马晗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宏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32293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杜丹盛 |
地址: | 214128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锻造 毛坯 速比轮 双凸台结构 成品形状 工具修整 工艺余块 毛坯形状 全纤维 上下料 预成型 工装 拔长 坯料 下料 镦粗 成型 加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速比轮的加工方法,其锻造后获得的毛坯形状接近成品形状,实现全纤维锻造,减少工艺余块,降低毛坯重量。从原材料上下料,之后将获得的下料进行镦粗、然后拔长获得对应的毛坯,然后将毛坯置于对应的锻造工装内进行锻造预成型,形成的坯料为双凸台结构,之后通过工具修整成型对应型号的速比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热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速比轮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成型技术是建立在经验和实验数据基础上的技术,制定一个新的零件成型工艺在生产时往往要进行大量修改调试。计算机和计算技术发展,特别是非线性问题的计算技术发展,使成型过程的模拟分析和优化成为可能,国外通过大量工作已经形成铸造、锻造、覆盖件冲压、模具CAD/CAM等多项商业软件,有力推动了近净成型技术发展,我国在模拟分析研究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力量分散,每个单位的投入都不足,单项研究多,成为商品软件的很少,现在国外成型软件相继进入国内市场,也暴露出成本高、不适合国情等问题。
速比轮零件是机器产品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这一,它在机械中主要用于减速机中高低速齿形件之间的过渡。它平衡输入与输出之间速度,是稳定输出速率的重要零件。该零件的质量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减速机的使用寿命。而高凸轮毂的设计越来越多的被使用。
目前,高轮毂速比轮产品的成型方式有自由锻和模锻两种,有的甚至在专用轧机设备上成型。现有自由锻成型方式为按图2成型或锻制成一个平圆饼的形状,这种成形方式由于轮缘和轮幅是后期机加工成型,故轮毂部位纤维方向如图3中A区和B区所示,两侧的纤维结构不一致,现有的制作方法由于制作成平圆饼形状后再进行切削加工,其工艺余块大、毛坯重量中,使得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速比轮的加工方法,其锻造后获得的毛坯形状接近成品形状,实现全纤维锻造,减少工艺余块,降低毛坯重量。
一种速比轮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原材料上下料,之后将获得的下料进行镦粗、然后拔长获得对应的毛坯,然后将毛坯置于对应的锻造工装内进行锻造预成型,形成的坯料为双凸台结构,之后通过工具修整成型对应型号的速比轮。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工具修整时,具体为单侧工装进行对应侧的修整,单侧修整后翻转双凸台结构,通过单侧工装对另一侧进行修整,获得双侧修整完成后的对应型号的速比轮;
锻造工装的内孔尺寸等于产品的轮毂尺寸,其毛坯的出坯尺寸确保能够放入锻造工装的内孔,之后锻造工装对毛坯进行锻造形成双凸台结构;
其具体的工艺流程如下,下料——镦粗——拔长——出坯——锻造预成型——单侧修整成型——翻转——另一侧修整成型。
该方法通锻造后获得的毛坯形状接近成品形状,实现全纤维锻造,减少工艺余块,降低毛坯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路线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锻造的毛坯形状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获得的速比轮的纤维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锻造的毛坯形状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获的速比轮的纤维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速比轮的加工方法,见图1:从原材料上下料,之后将获得的下料进行镦粗、然后拔长获得对应的毛坯,然后将毛坯置于对应的锻造工装内进行锻造预成型,形成的坯料为双凸台结构,之后通过工具修整成型对应型号的速比轮。
工具修整时,具体为单侧工装进行对应侧的修整,单侧修整后翻转双凸台结构,通过单侧工装对另一侧进行修整,获得双侧修整完成后的对应型号的速比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宏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宏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68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轮毂轴承铆合装配工艺方法及其辅助工艺装置
- 下一篇:密封盖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