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桩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76878.2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6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冯艳锋;田宇威;林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L53/18;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姚章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桩系统,该充电桩系统包括充电桩、充电线缆、充电枪和液冷设备;所述充电枪通过所述充电线缆与所述充电桩连接,所述充电枪还开设有液冷通道,所述充电线缆位于所述液冷通道内,所述充电枪通过所述液冷通道与所述液冷设备连接;所述液冷设备包括加压装置和第一冷却液;其中,通过所述加压装置使所述第一冷却液在所述液冷通道进行快速流动,可及时释放充电过程所产生的高热量,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以解决充电过程充电线缆及充电枪所产生的发热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地球环境恶化、温室效应和能源枯竭等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愈加关注新能源的发展。涉及人们的日常交通出行,新能源电动汽车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和接受。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自然离不开充电桩系统。可得知,当前业界的直流充电枪设计峰值输出电流为250A,因为当输入电流超过峰值时充电枪内部导线发热量变得巨大,长时间的高热量累积,连接的充电枪因高热量的不断叠加,可导致充电枪融化变形、烧坏甚至起火,危及电动汽车甚至公共安全。上述的发热问题未解决将限制电流的输出,目前设计的充电技术给电动车充电往往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充满,需等待时间较长,对消费者使用带来极大不便。因而对于未来充电领域的发展,实现充电桩的大功率输出,及相配套的散热系统,从而实现安全、快速、高效的充电技术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充电桩系统,解决充电过程的发热问题,进而提高充电技术的充电效率与安全。
本申请的一种充电桩系统,包括充电桩、充电线缆、充电枪和液冷设备;所述充电枪通过所述充电线缆与所述充电桩连接,所述充电枪还开设有液冷通道,所述充电线缆位于所述液冷通道内,所述充电枪通过所述液冷通道与所述液冷设备连接;所述液冷设备包括加压装置和第一冷却液;其中,所述加压装置使所述第一冷却液在所述液冷通道内流动,以解决充电过程中充电线缆的发热问题,保障充电安全。
可选地,所述充电线缆包括DC+和DC-连接线,所述液冷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充电枪包括DC+和DC-接口,所述DC+和DC-连接线分别与所述充电枪的DC+和DC-接口连接;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分别开设有安装空腔,所述DC+连接线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的安装空腔,所述DC-连接线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安装空腔,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内壁分别与所述DC+和DC-连接线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通过所述加压装置使所述第一冷却液在所述间隙内流动。
可选地,所述DC+和DC-连接线的导电线为裸露金属导线,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裸露金属导线接触。
可选地,所述DC+和DC-连接线的裸露金属导线包裹有绝缘胶,所述第一冷却液与所述绝缘胶外表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液为硅油。
可选地,所述液冷通道还包括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和第二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为连通状态,所述第一冷却液在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循环流动。
可选地,所述裸露金属导线为铜导线。
可选地,所述液冷设备还包括第一散热装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装置为直流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68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