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长地下结构的防水伸缩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74130.9 | 申请日: | 2019-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7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毛范燊;刘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婧 |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长 地下 结构 防水 伸缩缝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长地下结构的防水伸缩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两个分别与两侧主体混凝土结构相连接的端部钢板,两端部钢板在各自相对的侧面上相互交叉间隔设置有卡齿钢板,该卡齿钢板离与之相对的端部钢板侧面留有伸缩空间,位于除顶部伸缩空间外的其余伸缩空间内的卡齿钢板端部设有压型钢板。本发明在两侧端部钢板上分别间隔设置卡齿钢板,两侧卡齿钢板相互交叉插入且留有伸缩空间,当超长地下结构发生热胀冷缩,产生变形时,各个卡齿钢板之间可相互错动抵消超长地下结构的变形,避免产生温度应力,从而避免温度裂缝的形成,同时不需要像设置后浇带一样打降水井和长时间的降水,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连梁结构,尤其涉及超长地下结构的防水伸缩缝结构。
背景技术
因涉及到安保、防潮、避光等问题,一些美术馆或艺术馆的重要藏品或一些重要的仓储空间(如金库)等经常放置在地下空间,这些重要的地下结构物因其特殊性和重要性,设计使用年限常常为100年。此外,这些结构因其施工功能要求,必须要保证干燥。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尤其对于一些超长的地下结构,温度应力更大,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低,稍有拉应力就会开裂。在地下空间,经常伴有地下水,在混凝土开裂和防水卷材老化后,地下水会渗入,损坏物品。此外,现有的防水卷材鲜有能保证100年(设计使用年限内)不出现老化和裂缝的。一旦出现老化或开裂,就需要对防水卷材进行维护或更换,施工工艺非常繁杂。
现有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为设置后浇带,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但设置后浇带,必须要保持井点降水直至主体结构收缩和后浇带浇筑完成,打降水井和长时间的降水将耗费大量的资金。
传统的伸缩缝是结构的薄弱位置,曾出现船只撞落桥面板的事故,而桥面板的断裂处即为伸缩缝的位置。由此可见,伸缩缝本身的抗剪和抗弯承载力以及伸缩缝与主体结构混凝土的锚固很重要。因而,不恰当地设置伸缩缝会让其他位置的材料丧失经济性,甚至威胁主体结构的安全。
因此,亟待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打降水井和长时间降水还能保障混凝土不出现裂缝的超长地下结构的防水伸缩缝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该超长地下结构的防水伸缩缝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长地下结构的防水伸缩缝结构,包括两个分别与两侧主体混凝土结构相连接的端部钢板,两端部钢板在各自相对的侧面上相互交叉间隔设置有卡齿钢板,该卡齿钢板离与之相对的端部钢板侧面留有伸缩空间,位于除顶部伸缩空间外的其余伸缩空间内的卡齿钢板端部设有压型钢板。
其中,所述顶部伸缩空间和底部伸缩空间内设有压缩状态的橡胶块,且位于底部伸缩空间的橡胶块与该伸缩空间内的压型钢板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的,朝向主体混凝土结构的端部钢板侧面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槽钢,且槽钢以端部钢板水平中心线为轴肢背相对设置。
再者,所述槽钢的肢尖位置上间隔设有有若干个缀条。
进一步,避开槽钢的端部钢板侧面上设置有端部锚固件,该端部锚固件包括一端设置在端部钢板上的锚固钢筋和位于锚固钢筋另一端的锥形锚固体。
再者,所述槽钢和端部锚固件处浇筑有与主体混凝土结构连成一体的现浇混凝土。
本发明一种超长地下结构的防水伸缩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41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