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区域供冷系统及供水温度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74039.7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8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陈甲栋;侯向阳;陈玉新;张五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新源热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郑晨鸣 |
地址: | 51905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域 系统 供水 温度 优化 方法 | ||
1.区域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载制冷机组(110),连通基载主机一级泵(120)形成基载主机制冷系统回路(100);
双工况制冷机组(210),连通第一乙二醇泵(220)和双工况换热器(230)形成双工况主机制冷系统回路(200),连通第二乙二醇泵和蓄冷设备(310)形成双工况主机蓄冷系统回路(300);
所述双工况换热器(230)连通双工况主机一级泵(410)形成双工况主机制冷输出回路(400);
所述蓄冷设备(310)连通融冰一级泵(510)和融冰换热器(520)形成融冰系统回路(500);
所述融冰换热器(520)连通融冰制冷一级泵(610)形成融冰输出回路(600);
所述双工况主机制冷系统回路(200)和所述双工况主机制冷输出回路(400)通过双工况换热器(230)进行换热;
所述融冰系统回路(500)和所述融冰输出回路(600)通过融冰换热器(520)进行换热;
所述基载主机制冷系统回路(100)、所述双工况主机制冷输出回路(400)和所述融冰输出回路(600)通过二级泵(760)向用户供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载制冷机组(110)连通第一冷却水泵(810)和第一冷却塔(820)形成第一冷却回路(800);所述双工况制冷机组(210)连通第二冷却水泵(910)和第二冷却塔(920)形成第二冷却回路(900)。
3.区域供冷系统供水温度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2所述的区域供冷系统,还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制冷系统中的耗电部件,包括所述基载制冷机组(110)、所述基载主机一级泵(120)、所述第一冷却水泵(810)、所述第一冷却塔(820)、所述双工况制冷机组(210)、所述双工况主机一级泵(410)、所述第二冷却水泵(910)、所述第二冷却塔(920)、所述融冰一级泵(510)和所述融冰制冷一级泵(610);
确定输配系统中的耗电部件,包括所述二级泵(760);
确定回水温度T2,统计在一定时间t内、供水温度T1在温度区间【a,b】中各所述供水温度T1对应的总耗电量Z的数据,所述总耗电量Z=所述制冷系统中的所述耗电部件的耗电量X+所述输配系统中的所述电部件的耗电量Y,取所述总耗电量Z最低时对应的所述供水温度T1为最佳供水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区域供冷系统供水温度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载制冷机组(110)和所述双工况制冷机组(210)的耗电量的计算方法相同,如下:
制冷机组的耗电量=制冷机组的实际总冷量×制冷机组的单位耗电量,制冷机组的单位耗电量=单体制冷机组的额定功率/(设计工况下制冷机组的性能系数×单体制冷机组的制冷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区域供冷系统供水温度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工况下制冷机组的性能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COP=COPn/Kn
Ka=A×B
A=3.46×10-7(LIFT)4-1.22×10-3(LIFT)2+1.43×10-2×LIFT+1.33546833
B=1.97×10-3×LE+0.986211
LIFT=LC-LE;
COP是名义工况下制冷机组的性能系数;
COPn是设计工况下制冷机组的性能系数;
LC是满负荷下制冷机组冷凝器的出口温度;
LE是满负荷下制冷机组蒸发器的出口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新源热力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新源热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403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动态蓄冷的区域供冷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求助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