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阻燃型亲肤性锦纶纤维和面料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69611.0 | 申请日: | 2019-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7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 发明(设计)人: | 田永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凯丝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F6/90 | 分类号: | D01F6/90;D01F1/10;D01F1/07 |
| 代理公司: | 32243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卢霞 |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阻燃 锦纶 亲肤性 纤维 阻燃剂 纳米银抗菌材料 化学键键合 阻燃剂添加 锦纶6切片 成分稳定 核壳结构 纳米抗菌 纤维内部 原位聚合 原位添加 锚定 无卤 面料 引入 | ||
一种抗菌阻燃亲肤性锦纶纤维,其特征在于,以抗菌成分、阻燃成分和锦纶6切片为原料制成,所述的抗菌成分采用原位添加技术和化学键键合锚定的方式,使得纳米抗菌成分稳定的分散于纤维内部和表面;所述的阻燃成分采用原位聚合技术,将阻燃剂引入锦纶6中;所述的抗菌成分为核壳结构纳米银抗菌材料;所述的阻燃成分为无卤型阻燃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阻燃亲肤性锦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剂添加量低于5%。采用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抗菌阻燃亲肤性锦纶纤维制成的面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阻燃型亲肤性锦纶纤维和面料,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锦纶是第二大化纤品种,锦纶与涤纶相比,在强度和耐磨性、吸湿性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锦纶的耐磨性是棉花的 10 倍、羊毛的 20 倍、粘胶纤维的 50 倍; 锦纶耐腐蚀性优良,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制成服装易于打理。 锦纶的公定回潮率为 4.5%,远高于涤纶的 0.4%,因而锦纶面料的吸湿性在合成纤维面料中属较好品种。同时, 锦纶 66 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在零下 40℃以下时,其回弹性变化也不大,因此是制作极端户外运动服的首选。
近年来,普通纤维和纺织品存在大而不强,品种重复率大,差别化小。差别化锦纶产品还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性能上也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菌阻燃型亲肤性锦纶纤维和面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菌阻燃亲肤性锦纶纤维,以抗菌成分、阻燃成分和锦纶6切片为原料制成,所述的抗菌成分采用原位添加技术和化学键键合锚定的方式,使得纳米抗菌成分稳定的分散于纤维内部和表面;所述的阻燃成分采用原位聚合技术,将阻燃剂引入锦纶6中;
所述的抗菌成分为核壳结构纳米银抗菌材料;
所述的阻燃成分为无卤型阻燃剂。
优选地,
所述的阻燃剂添加量低于5%。
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抗菌阻燃亲肤性锦纶纤维制成的面料。
目前,抗菌材料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抗菌成分在短期内迅速释放,造成二次污染,甚至毒害作用;另一方面,造成抗菌成分流失,产品仅具有短时抗菌效果。抗菌材料存在的另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抗菌成分与产品的界面结合,市场上大部分抗菌锦纶纤维和面料采用后整理方法加工制备,抗菌材料容易从纤维材料中脱落,也会造成二次污染和抗菌效果短暂的问题。针对抗菌成分的爆释问题,本发明采用核壳结构纳米银抗菌材料,能有效缓解银离子的释放,达到长期抗菌活性。该壳核结构银纳米粒子,核心结构是几纳米的金属银粒子,主要起抗菌的作用,在其外部的壳层包裹着一层无定性氧化锌,氧化锌层虽然也有抗菌的效果,同时它起到保护和阻止银纳米粒子的过快释放,使得整体抗菌成分缓慢的向外扩散,保持长久的抗菌效果,也不会因为金属离子浓度超标而造成危害。针对抗菌成分与锦纶纤维结合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抗菌锦纶纤维和面料,其抗菌成分采用原位添加技术和化学键键合锚定的方式,使得纳米抗菌成分稳定的分散于纤维内部和表面,不会从纤维材料中脱落下来,从而保持长久抗菌效果。
大部分阻燃纤维和纺织品中,为了达到较好的阻燃效果,其阻燃成分通常高于20%,甚至达到50%以上,这会造成纤维成型困难,并且成品纤维和织物的其他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染色变困难,力学性能变差等。为解决这一难题,本发明的阻燃性锦纶纤维及面料,采用原位聚合技术,将无卤型阻燃剂引入聚酰胺6聚合物中,赋予材料优异的阻燃性能。经检测表明,所制备的锦纶6纤维,在阻燃剂添加量低于5%时,LOI即能达到30以上,力学性能接近常规锦纶6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凯丝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凯丝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96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直径PFA单丝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涤纶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