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旅客出行多元数据分析的空铁联程中转地点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69463.2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98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哲源;杨敏;华雪东;杨桂新;徐铖铖;李大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9535 | 分类号: | G06F16/9535;G06F16/9537;G06F16/906;G06Q10/04;G06Q50/3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蒋昱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旅客 出行 多元 数据 分析 空铁联程 中转 地点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旅客出行多元数据分析的空铁联程中转地点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了分类预测模型多源数据采集、多元数据分类、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时最大影响因素的预测、空铁联程出行信息采集、出行方案排序及生成以及中转地点的确定六大步骤。本发明方法通过对旅客一年中的出行频率、旅客一年中出行的主要目的、旅客一年中一次出行的平均距离、旅客一年中一次出行的平均花费等数据的分类预测出不同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时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旅客的空铁联程出行提供最符合个人偏好的中转地点选择以及个性化的出行方案推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出行与数据挖掘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旅客出行多元数据分析的空铁联程中转地点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各条高铁线路的相继开通对于民航的分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中短途的出行,高铁凭借其网络可达性以及准时性使其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航空公司因此减少或是修改了许多中短途出行的线路。但是,对于中长距离的出行,民航的优势有了明显的提升,对于长距离的出行,高铁对于航空几乎造不成影响。
然而,高铁与民航之间并非只存在着竞争的关系。面对着与高铁的激烈竞争,航空公司除了调整既有线路之外,还可以考虑与高铁进行合作;除此之外,对于那些飞机无法直达的城市,旅客还需通过空铁联程的形式进行出行。因此,“空铁联程”为航空与高铁带来了合作的机会,为旅客的出行提供了除了高铁直达或航空直达外的新的出行方案。
对于国内高铁城际出行网络较为发达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可以优先考虑空铁联程方案的实行。由于以上三个地区的高铁网络较为发达,因此对于空铁联程中转站可以有很多地点的选择。不同地点的选择会造成旅客空铁联程出行中的航空和高铁的在途时间以及票价的不同;同时不同地点的联程方案也会带来航空和高铁的到发时刻表的衔接有所差异。这些不同与差异针对旅客个人出行属性的差异会造成不同乘客同一次空铁联程出行中选择的中转换乘地点有所不同,因此对于旅客出行的推荐方案也就不尽相同。
在目前的旅客空铁联程出行中,存在着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1)运营商只是为旅客的出行提供了最简单的飞机与高铁的衔接,对于不同的旅客提供的都是同样的联程出行方案,并未考虑到不同旅客之间的个体差异和选择偏好的不同;2)目前空铁联程出行的中转地点选择大多单一固定,可供中转选择的城市很少,因此所能提供给旅客出行的选择方案数量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基于旅客出行多元数据分析的空铁联程中转地点确定方法,为解决传统空铁联程出行方案中未考虑旅客个人选择和偏好的差异,且可供中转的地点较为单一的实际问题,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元数据分析的空铁联程用户中转地点确定方法,通过对旅客一年中的出行频率、旅客一年中出行的主要目的、旅客一年中一次出行的平均距离、旅客一年中一次出行的平均花费、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时影响最大的因素等多源数据的采集、分类,预测出不同旅客在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时影响最大的因素,并基于航班和高铁的信息数据,对不同的旅客匹配筛选出符合旅客个人选择偏好的出行方案,确定空铁联程的中转地点,为达此目的,本发明提供基于旅客出行多元数据分析的空铁联程中转地点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94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段节条形码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径向床等温变换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