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桩的充电插枪到位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8957.9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2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曹金方;林连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G01V8/10;G01V3/02;B60L53/60;B60L5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2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到位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的充电插枪到位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持续检测充电插枪是否脱离充电枪座,以及充电过程是否完成,直至充电插枪脱离充电枪座和充电过程完成,转步骤20;步骤20:闪灯报警,并在闪灯报警持续预设时间后,关闭闪灯报警,转步骤30;步骤30:声音报警;其中,在步骤20和步骤30中,持续检测充电过程是否完成以及充电插枪是否放回至所述充电枪座,若检测到充电过程正在进行或充电插枪已经放回至所述充电枪座,结束当前步骤,转步骤10。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执行前述方法的充电桩的充电插枪到位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充电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充电桩的充电插枪到位检测方法和一种充电桩的充电插枪到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现有的充电桩,在司机使用充电桩上的充电枪为电动车充完电后,无法保证充电枪正确放回充电桩上的枪座中。当司机忘记将充电枪放回枪座时,充电枪可能会垂落至地面,被电动车拖挂或碾压,造成充电桩损坏。雨天或地面积水时,还可能会有漏电以及触电的危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号为“201620737275.8”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充电桩,包括:供电装置、充电枪、充电枪座、充电状态检测装置、感应装置和报警装置;供电装置通过所述充电枪与电动车连接,为电动车充电;充电枪座,用于放置充电枪;充电状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充电过程是否完成;感应装置,用于感应充电枪是否放回至充电枪座;报警装置,用于当充电状态检测装置检测到充电过程完成且感应装置感应到充电枪未放回至充电枪座上时,发出充电枪放回提示。
上述专利技术中的电动车充电桩虽然在使用充电枪为电动车充完电后,可以通过报警装置提示用户或工作人员将充电枪放回至充电枪座,但报警的方法较为固定,缺乏变化,可能无法有效的起到报警效果。
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如何提供一种充电桩的充电插枪到位检测方法,以优化报警的方法,这具有比较现实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桩的充电插枪到位检测方法,以优化报警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执行前述方法的充电桩的充电插枪到位检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的充电插枪到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持续检测充电插枪是否脱离充电枪座,以及充电过程是否完成,直至充电插枪脱离充电枪座和充电过程完成,转步骤20;
步骤20:闪灯报警,并在闪灯报警持续预设时间后,关闭闪灯报警,转步骤30;
步骤30:声音报警;
其中,在步骤20和步骤30中,持续检测充电过程是否完成以及充电插枪是否放回至所述充电枪座,若检测到充电过程正在进行或充电插枪已经放回至所述充电枪座,结束当前步骤,转步骤10。
作为上述方案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步骤10具体包括:
步骤11:持续检测充电插枪是否脱离充电枪座,以及充电过程是否完成,直至充电插枪脱离充电枪座和充电过程完成;
步骤12:若充电插枪脱离充电枪座和充电过程完成的状态不发生变化且保持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阈值,转步骤20;否则转步骤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89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