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示波法原理的房颤血压优化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8404.3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2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夏灵林;苏海;崔海涛;申秋鸣;黄强辉;赵黎丽;雷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25 | 分类号: | A61B5/0225;A61B5/00 |
代理公司: | 11246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莹莹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示波法 血压 脉搏波信号 血压测量 压力袖带 优化计算 脉搏波 袖带 测量 血压测量结果 测量过程 工作原理 患者血压 心律失常 心率失常 优化结果 重要意义 准确问题 作用过程 不规则 血压计 心律 静压 感知 采集 双手 优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示波法原理的房颤血压优化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示波法血压测量的工作原理,借助三袖带,采集在压力袖带作用过程双手脉搏波信号,再通过血压优化计算方法对脉搏波信号进行处理。本发明的优化方法在房颤、心律异常患者测量过程中,可以通过压力袖带测得的静压以及袖带感知的脉搏波特征,通过对照两计算得到血压的优化结果,克服了现有示波法血压计测量常出现的因脉搏波的不规则带来的血压测量结果不准确问题,从而提高心率失常患者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因此,本方法将对心律失常患者的血压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示波法原理的房颤血压优化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波法血压测量是一种临床认可的,也是最为通用的血压(BP)测量方式。至今,无论是听诊法血压计或者电子血压计,都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听诊法的准确性依赖于用户的经验判断,最为直接的原因是两者都只是针对窦性心律(SR)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脉率(PR)结果。然而,心律失常的患者普遍存在,尤其是心房颤动(AF)患者逐年增多,与窦性心律不同的是,AF时心室搏动毫无规律,对应的脉冲波形貌相对杂乱。若依据窦性心律测量对应的测量方法及计算公式,不可能算出准确 SBP,DB和PR。这种不准确的测量结果可能会误导医生和患者,最终影响到治疗。
现有示波法血压计的设计均以SR为前提,先提取脉冲波峰值点,再由峰值点推算SBP及DBP。实践证明,该方法对于SR测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而对于AF患者测量时,存在诸多的困难,如峰值提取、脉冲包络形貌提取。很容易证实:基于示波法测量原理的现有血压计在AF窦性患者,尤其是心率(HR)快速的患者的血压测量时,所得的血压值 SBP和DBP存在明显缺陷,表现为测量结果往往异常波动,无法明确真实的血压值。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示波法血压计进行优化,使其能满足窦性心律用户血压测量的同时,对于房颤患者也能得到更为准确有效的血压结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与难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示波法原理的房颤血压优化计算方法,用于示波法血压计的优化,使其能用于窦性心律患者血压测量,也能适用于测量房颤患者的血压。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示波法原理的房颤血压优化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一组压力袖带、两组脉搏波感知袖带共三组袖带绑在患者双手臂上,其中一组压力袖带与一组脉搏波感知袖带作用在同一个手臂,另外一组脉搏波感知袖带作用于另一个手臂,通过对压力袖带充气和放气实现手臂血流的调节并反馈静压值,两组脉搏波感知袖带用于感知对应手臂的脉搏波信号,采用气体压力传感器采集信号,同步采集测试者双手臂的脉搏波信号、以及压力袖带信号数据;
(2)数据采集过程中,对压力袖带进行充气至当前手臂血流阻断或放气至无阻断效果,同步采集双手臂的脉搏波感知袖带的脉搏波信号和压力袖带返回的信号;
(3)对采集到的测试者的脉搏波信号、以及压力袖带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同步的双脉搏波感知袖带的脉搏波数据和压力袖带的静压三组数据;
(4)将上述三组数据进行优化收缩压、以及优化舒张压计算,建立脉搏波形态和静压值的关系模型,结合当前双手臂的脉搏波数据、压力袖带静压值,使用模型优化计算方法的血压值。
进一步的,模型优化计算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首先,建立由压力袖带静压和脉搏波特征共同构成的血压优化模型,该模型表示为: Bp=c·(Bp2+Bp1),其中Bp为血压值结果,BP2为充(放)气过程脉搏波特征出现时压力袖带静压,BP1为充(放)气过程脉搏波消失时压力袖带静压,c为衡量脉搏波特征对应的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84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自主神经分析功能的自动血压测定装置
- 下一篇:智能监护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