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敏胶粘剂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压敏胶粘剂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8163.2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9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颜冬;李天明;龙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38 | 分类号: | C09J7/38;C09J7/10;C09J133/08;C09J11/08;C08F220/18;C08F220/06;C08F220/20;C08F226/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王华英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粘剂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制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敏胶粘剂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压敏胶粘剂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压敏胶粘剂聚合物,通过多个原料组分聚合得到,所述原料组分包括,丙烯酸酯单体;可共聚单体,所述共聚单体选自含羟基单体、含羧基单体,以及含氮单体中的至少两项;引发剂;所述压敏胶粘剂聚合物的质均分子量Mz为120‑150万g/mol,分子量分布小于等于2。包含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聚合物的压敏胶粘剂制品具有良好的缓冲效果,不需要添加发泡材料,且能实现轻薄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粘剂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压敏胶粘剂聚合物及压敏胶粘剂制品。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手机全面屏时代甚至可折叠时代的到来,加上5G引发的万物互联时代,屏幕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多,其使用的玻璃面板越来越大,厚度越来越薄,这样在使用过程中摔落后破损的概率也越来越大。针对这些有屏电子设备的缓冲减震一直是热门的研究课题,目前也有过一些有益的胶带发明,如PE、PU、亚克力等材质基材的泡棉胶带、3M公司的VHB胶带等,这些压敏胶粘剂制品(例如,压敏胶带)通过发泡材质的基材或胶粘剂本身产生发泡空隙或添加空心微球等方式提供较好的缓冲效果。
然而,目前采用丙烯酸酯胶粘剂或橡胶类胶粘剂提高缓冲和抗跌落效果而言,内部添加聚合物发泡粒子、玻璃微球、膨胀性聚合物,或充入气体形成气泡等,接着涂布形成胶膜,由于有泡孔的存在而具有好的缓冲和抗跌落效果。但是发泡粒子,玻璃微球,膨胀性聚合物等的添加对添加比例存在严重控制,泡孔的大小和多少,每次工艺的稳定性,添加物的分散都存在较高难度,工艺复杂,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同时由于这些添加物的存在,对最终胶层的厚度有要求,目前主流的厚度下限基本在100μm以上。
对于采用在泡沫类基材层上涂布胶粘剂层,通过泡沫类基材的缓冲作用起到抗跌落的效果而言,为做成双面胶带,需要两个涂胶工序,降低了加工效率,增加了成本;此外多层结构无法满足薄型化需求,在保证高粘性高缓冲效果的前提下很难将总厚控制在100μm以下。
因此,上述压敏胶粘剂制品均不可避免地存在具有较好缓冲效果的情况下厚度一般都较厚的问题,胶带总厚度普遍在100μm以上。因此,研发设计出一种轻薄的压敏胶粘剂制品提高缓冲和抗跌落效果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压敏胶粘剂聚合物,用于解决现有技术过程中采用压敏胶粘剂制品提高缓冲和抗跌落效果与压敏胶粘剂制品厚度之间的平衡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如上所述、如下详述的压敏胶粘剂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上所述、如下详述的压敏胶粘剂制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上所述、如下详述的压敏胶粘剂制品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包括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压敏胶粘剂聚合物通过多个原料组分聚合得到,所述原料组分包括,丙烯酸酯单体;可共聚单体,所述共聚单体选自含羟基单体、含羧基单体,以及含氮单体中的至少两项;引发剂;所述压敏胶粘剂聚合物的质均分子量Mz为120-150万g/mol,分子量分布小于等于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原料组分包含50至90重量%的所述丙烯酸酯单体和10至50重量%的所述可共聚单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压敏胶粘剂聚合物的单体组分的重量计,所述含氮单体的含量等于或小于16重量%,所述含氮单体接枝于所述压敏胶粘剂聚合物的末端。
本发明还公开了如上所述压敏胶粘剂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多个原料组分,所述多个原料组分包括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单体及引发剂,其中所述共聚单体选自含羟基单体、含羧基单体,以及含氮单体中的至少两项;将所述多个原料进行聚合步骤,以得到质均分子量Mz为120-150万g/mol,分子量分布小于等于2的所述压敏胶粘剂聚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未经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81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