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神秘果叶复合物及在抗黑色素形成产品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066745.7 申请日: 2019-11-04
公开(公告)号: CN110772456B 公开(公告)日: 2022-08-23
发明(设计)人: 马飞跃;帅希祥;杜丽清;张秀梅;张明;涂行浩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8/9789 分类号: A61K8/9789;A23L33/00;A61K8/9728;A23L2/38;A61K36/736;A61Q19/02;A61Q19/00;A61P17/16
代理公司: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代理人: 赵红霞
地址: 524091 ***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神秘 复合物 黑色素 形成 产品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神秘果叶复合物及在抗黑色素形成产品中的应用,由神秘果叶与多种药食同源的原料进行制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神秘果叶40%‑50%,樱花8%‑15%,茯苓5%‑10%,白蒺藜5%‑10%,灵芝5%‑10%,当归10%‑15%,甘草5%‑10%。神秘果叶也可以单处作为美白成分加入化妆品或保健品(保健饮品等)中,将神秘果叶及樱花,茯苓,白蒺藜,灵芝,当归进行复配,可作为美白成分应用于化妆品、保健品中,采用君臣佐使的原则,各药用成分相互辅助,美白效果更加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神秘果叶复合物及在抗黑色素形成化妆品、保健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神秘果(学名:Synsepalum dulcificum Daniell),又名变味果、梦幻果、奇迹果,属于山榄科多年生矮生灌木,神秘果的果肉酸涩,但内含有神秘果蛋白,吃了神秘果半小时内,接着吃其他酸性水果,会觉得这些酸水果不再是酸味,而变为甜味,故名神秘果。另外其籽大而苦,叶可泡茶。神秘果也是有趣的观赏植物,树形美观,也可作盆景,宜在中国高温、高湿的亚热带、热带地区种植,是一种将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集于一身的水果。

目前,神秘果被广泛开采并用于化妆品领域,不过功效主要集中在抗衰老,对于美白方面的作用研究较少。

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201510632159.X的发明专利公开一种复方神秘果叶提取物及其在抗衰老化妆品中的应用,其以中草药原料制备而成,主料为神秘果叶,辅料为赤芍、白蒺藜、黄芪、红景天、黄芩中的任意三种的组合。该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复方神秘果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准备中草药原料、预处理、提取、粗滤、精滤、浓缩、复溶和灭菌。该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复方神秘果叶提取物在具有抗衰老功效的化妆品中的应用。该发明所述的复方神秘果叶提取物兼具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弥补了神秘果叶仅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的不足,可作为抗衰老功效成分应用于化妆品中,酪氨酸抑制活性被认为是体外美白的功效检测方法,并没有进行体内实验的验证;另外,该专利并没有对神秘果美白功效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神秘果叶复合物,研究了神秘果叶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在抗黑色素(即美白)形成的化妆品、保健品中的应用,填补了研究空白。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神秘果叶复合物,用于具有美白功效的化妆品、保健品(具有美白作用的保健药物、保健饮品)中,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神秘果叶40%-50%,樱花8%-15%,茯苓5%-10%,白蒺藜5%-10%,灵芝5%-10%,当归10%-15%,甘草5%-10%。神秘果叶复合物以药食同源的多种原料复配。

优选的是,原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神秘果叶45%-50%,樱花10%-15%,茯苓8%-10%,白蒺藜8%-10%,灵芝8%-10%,当归12%-15%,甘草8%-10%。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原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神秘果叶40%,樱花15%,茯苓10%,白蒺藜10%,灵芝8%,当归10%,甘草7%。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原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神秘果叶45%,樱花10%,茯苓5%,白蒺藜10%,灵芝10%,当归15%,甘草5%。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原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神秘果叶50%,樱花8%,茯苓5%,白蒺藜8%,灵芝9%,当归12%,甘草8%。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神秘果叶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百分比准备原料,添加酶溶液处理,并进行负压空化提取,酶溶液对神秘果叶重量比为0.2-1:100,得到神秘果叶提取液,神秘果叶提取液浓缩后分离,收集洗脱液;

(2)将洗脱液经过加压浓缩,灭菌后得到神秘果浓缩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67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