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刹车盘毛坯覆膜砂芯盒铸造模具及砂轮制造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65200.4 | 申请日: | 2019-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3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 发明(设计)人: | 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浩翔汽配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C7/06 | 分类号: | B22C7/06;B22C9/28;B22C1/00;B22C9/12 |
| 代理公司: | 11427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娟 |
| 地址: | 321071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管 上模具 下模具 射砂头 中心处 等角度分布 底部连接 覆膜砂芯 砂芯安装 砂芯成型 中心轴线 铸造模具 刹车盘 射砂嘴 毛坯 排出 砂芯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刹车盘毛坯覆膜砂芯盒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底部安装有下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中心处安装有射砂头,射砂头中心为射砂嘴,其底部连接有砂芯,所述砂芯安装于下模具顶部的中心处,所述上模具的边侧固定有第一加热管,所述下模具的边侧固定有第二加热管;设置有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且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分别关于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中心轴线等角度分布,从而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产生的热量能够均匀的分布在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内部,保证了砂芯成型的质量,同时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能够将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内部的气体排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刹车盘毛坯覆膜砂芯盒铸造模具及砂轮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盘式刹车以静止的刹车碟片,夹住随轮上胎转动的刹车碟盘以产生摩擦力,使车轮转动速度降低的刹车装置。当踩下刹车踏板时,刹车总泵内的活塞会被推动,而在刹车油路中建立压力。压力经由刹车油传送到刹车卡钳上之刹车分泵的活塞,刹车分泵的活塞在受到压力后,会向外移动并推动来令片去夹紧刹车盘,使得刹车片与刹车盘发生磨擦,以降低车轮转速,好让汽车减速或是停止。
盘式刹车散热性较鼓式刹车佳,在连续踩踏刹车时比较不会造成刹车衰退而使刹车失灵的现象;刹车盘在沿厚度方向的热膨胀量极小,受热之后尺寸的改变并不使踩刹车踏板的行程增加;盘式刹车系统的反应快速,可做高频率的刹车动作,因而较为符合ABS系统的需求;盘式刹车没有鼓式刹车的摩擦助势作用,因此左右车轮的刹车力量比较平均;因刹车盘的排水性较佳,可以降低因为水或泥沙造成刹车不良的情形;与鼓式刹车相比较下,盘式刹车的构造简单,较容易实现间隙自动调整,并且容易维修。在输出制动力矩相同的情况下,其尺寸和质量相对鼓式制动器的小。
但是现有的刹车盘毛坯双胞胎砂芯盒铸造模具,透气性差,加热的不够均匀,且为四方模具结构,导致使用材料更多,重量较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刹车盘毛坯树脂砂芯盒铸造模具及砂轮制造工艺。
本案主要针对带散热通风槽的砂车盘砂芯模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刹车盘覆膜砂砂芯盒模具及砂轮制造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刹车盘毛坯树脂砂芯盒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底部安装有下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中心处安装有射砂头,射砂头中心为射砂嘴,其底部连接有砂芯,所述砂芯安装于下模具顶部的中心处,所述上模具的边侧固定有第一加热管,所述下模具的边侧固定有第二加热管。
优选的,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均设计为圆形结构,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射砂头的中心轴线与射砂嘴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所述射砂头的中心轴线与上模具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
优选的,所述砂芯的中心处与射砂嘴的投影处相互重合,所述砂芯为典型的带散热槽的刹车盘前盘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管关于上模具的中心轴线等角度分布,所述第一加热管与上模具为插入式接触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加热管关于下模具的中心轴线等角度分布,所述第二加热管与下模具为插入式接触连接。
一种砂轮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覆膜砂作为砂芯的生产原材料;
步骤二:采用三筛或者四筛砂,50-100或者70-140目的,该材料混合制得的树脂自硬砂砂型,经浇注仿真实验,降低浇铸温度5%,随后脱模并干燥后得到砂轮胚体;
步骤三:热电偶加热管对模具进行加热烧结,对加热烧结后的砂芯成品进行修型,得到刹车盘砂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浩翔汽配有限公司,未经金华浩翔汽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52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