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鞍带石斑鱼苗的培育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63306.0 | 申请日: | 2019-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5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 发明(设计)人: | 杨薇;刘青利;刘扬高;刘扬溪;刘扬山;刘扬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青利水产繁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1/95;A23K50/80;A23K10/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70203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大英山东一路9号海阔天空***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斑鱼 培育 方法 | ||
1.一种鞍带石斑鱼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育苗环境条件;
s2,育苗准备工作;
s3,放卵密度;
s4,投喂管理;
s5,水质调控;
其中投喂管理中:
根据各阶段鱼苗的口径大小及营养需求严格控制饵料种类和数量;
a、仔鱼阶段1~20日龄
前期仔鱼1~3日龄:不需要投喂;后期仔鱼3~10日龄:开口仔鱼摄食育苗池中培养的微小生物,以100~200个/ml原生动物为开口生物饵料;150目筛绢网过滤的轮虫,总体密度保持25~45个/ml;8~20日龄:投喂轮虫,密度保持25~45个/ml,投喂桡足类无节幼体、幼体及少量成体,密度保持5~10个/ml;每天投喂6次,投喂轮虫的时间约12天;
b、稚鱼阶段18~29日龄
投喂桡足类无节幼体、桡足类幼体、桡足类成体、卤虫幼体和裸腹蚤,密度保持5~10个/ml,残饵保持0.5~2个/ml;每天投喂4次,投喂时间约20大;当发现有体长超过19mm的个体时,投入摇蚊幼虫,密度为1个/ml;
c、幼鱼阶段27~35日龄
当背棘和腹棘收缩后,定期分筛,统一规格进行饲养,减少同类相食;投喂桡足类、裸腹蚤、卤虫成体、虾类的无节幼体或小虾;当鱼苗长至3~5cm,投喂小虾或鱼糜,每天投喂4~6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鞍带石斑鱼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育苗环境条件包括水泥培育池和育苗环境量方面,水泥培育池的要求为:面积15~35m 2的长方形水泥池,圆弧角,池底池壁光滑,池深1.3~1.5m;育苗环境要求为:溶解氧4~6mg/L,pH值7.8~8.5,盐度28~35,水温24~35℃,光照强度在2000~15000lx。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鞍带石斑鱼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育苗准备工作包括清洁和仔鱼开口饲料培养,清洁:洗刷干净,消毒育苗池,用强氯精或高锰酸钾兑水全池泼洒,用量用法按照NY 5071的规定执行,浸泡过后冲洗排干,通风晒池;仔鱼开口饲料培养:放卵前两天注入新水80~100cm,200目筛绢网过滤,每立方米海水加入浓度为1×10 7个/ml的小球藻液50~100L,浓缩海洋酵母20~30ml,接种原生动物,过300目筛绢网,并微量充气,池内每平方米布置1个气石充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鞍带石斑鱼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放卵密度为2-3万颗/立方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鞍带石斑鱼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水质调控方法为:
a、前期仔鱼
不需要加水,引入100L浓度为1×10 7个/ml的小球藻液;
b、后期仔鱼
每天添加海水2~3cm,引入100L浓度为1×10 7个/ml的小球藻液,投入光合细菌,稍微加大充气;
c、稚鱼期
每天总换水量30%~80%,先排后加,缓慢加入海水,引入小球藻液以保持一定的水色,并投入光合细菌,稍微加大充气;开始用虹吸法进行吸污;
d、幼鱼期
24小时对流水,换水量100%~300%,引入小球藻液,保持水质稳定及生物饵料营养,隔天用虹吸法吸去底部污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鞍带石斑鱼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培育池四周铺设塑料软管,每隔3米分出气管,接充气石投入水泥培育池中进行充气,水泥培育池沿对角线配备两台也论是增氧机,功率至少为0.75千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鞍带石斑鱼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培育池使用前,经过曝晒,用漂白粉消毒处理,而后进水培养生物饵料,进入池中的水经过砂滤处理,第一次进水施肥培养生物饵料,并投入小球藻,经过3天培养,池水呈淡绿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鞍带石斑鱼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仔鱼孵化出来后,每天下午八点取样并测量鱼体体长,并通过解剖查看消化道情况以及食物种类和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青利水产繁殖有限公司,未经海南青利水产繁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330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 下一篇:产生一对话状态追踪模型的装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