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动装置双向推力座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62927.7 | 申请日: | 2019-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1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邦;倪忠迁;李国华;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工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7/021 | 分类号: | F16H57/021;F16H57/023;F16H57/039;F16H25/24;F16C35/0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10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止推环 输出轴 止推轴承 外圆面 座体 双向推力 体内腔 阀门执行器 产品成本 传动装置 径向凸肩 上下限位 安装孔 动配合 减速机 内孔壁 内台阶 上端面 上环面 下端面 下环面 减小 内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双向推力座,包括座体和输出轴,在输出轴外圆面与座体安装孔之间设置止推轴承;其特征是:止推轴承采用外止推环和内止推环安装在输出轴与座体之间组成双向推力装置,外止推环的外圆面固定安装在座体内腔壁,内止推环的内孔壁固定安装在输出轴外圆面,外止推环内孔与内止推环外圆面动配合,止推轴承下环面安装在外止推环和内止推环的上端面,止推轴承上环面安装在座体内腔壁的径向内台阶和输出轴的径向凸肩下端面之间。采用一个止推轴承实现了对输出轴的上下限位,减小了阀门执行器或减速机体积、降低产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传动装置的轴承推力装置。本发明适用于阀门执行器、减速机等传动装置的轴承推力座。
背景技术
阀门执行器、减速机等传动装置由驱动装置和齿轮箱组成,齿轮箱将驱动装置的输出力矩减速后传动负载升降或旋转,其结构包括箱体、减速机构和输出轴,在输出轴外圆面与箱体安装孔之间设置止推轴承,承受输出轴传动过程中的轴向力,对输出轴的轴向限位。现有技术的缺点是:输出轴上、下两个方向的轴向限位,需要在输出轴与箱体之间安装两个止推轴承分别承受两个方向的轴向推力,箱体需要较大的结构尺寸,使阀门执行器或减速机的产品体积大、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以减小阀门执行器或减速机体积、降低产品成本的传动装置双向推力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座体和输出轴,在输出轴外圆面与座体安装孔之间设置止推轴承;其特征是:止推轴承采用外止推环和内止推环安装在输出轴与座体之间组成双向推力装置,外止推环的外圆面固定安装在座体内腔壁,内止推环的内孔壁固定安装在输出轴外圆面,外止推环内孔与内止推环外圆面动配合,止推轴承下环面安装在外止推环和内止推环的上端面,止推轴承上环面安装在座体内腔壁的径向内台阶和输出轴的径向凸肩下端面之间。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输出轴采用内螺纹与丝杆螺纹配合传动,输出轴上端外圆面与减速箱的从动轮固定连接。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输出轴采用蜗杆。
本发明的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止推轴承在输出轴与座体之间组成双向推力装置,一个止推轴承实现了对输出轴的上下限位,减小了阀门执行器或减速机体积、降低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输出轴传动丝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输出轴采用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传动装置双向推力座,包括座体2和输出轴1,在输出轴1外圆面与座体2安装孔之间设置止推轴承3;其特征是:止推轴承3采用外止推环5和内止推环4安装在输出轴1与座体2之间组成双向推力装置,外止推环5的外圆面固定安装在座体2的内腔壁,外止推环5采用外螺纹固定安装在座体2的内腔壁,也可以采用螺钉、焊接等固定方式,内止推环4的内孔壁固定安装在输出轴1外圆面,内止推环4采用内螺纹与输出轴1外圆面的外螺纹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螺钉、焊接等固定方式,外止推环5内孔与内止推环4外圆面动配合,两者之间组成轴套与转轴配合结构,减小输出轴1旋转的径向摩擦力,止推轴承3下环面安装在外止推环5和内止推环4的上端面,止推轴承3上环面安装在座体2内腔壁的径向内台阶和输出轴1的径向凸肩下端面之间。
输出轴1采用内螺纹与丝杆6螺纹配合传动,输出轴1上端外圆面与减速箱的从动轮固定连接,从动轮为齿轮或皮带轮,如图1所示。当输出轴1传动丝杆6下降时,止推轴承3在内止推环4与座体2内腔壁的径向内台阶之间承受向上的轴向推力,由座体2内腔壁的径向内台阶对输出轴1实现轴向上限位;当输出轴1传动丝杆6上升时,止推轴承3在外止推环5与输出轴1的径向凸肩之间承受向下的轴向推力,由外止推环5对输出轴1实现轴向下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工驱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工驱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29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动变速器的中连板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汽车变速箱及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