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烯烃组合物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61331.5 | 申请日: | 2019-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9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姚雪容;任敏巧;郑萃;施红伟;贾雪飞;李娟;罗春霞;侯莉萍;唐毓婧;张韬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08;C08L23/06;C08J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烯烃 组合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聚烯烃组合物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以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该聚烯烃组合物包括70~99wt%的丙烯聚合物和1~30wt%的乙烯聚合物;其中,丙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4×105~4.8×105,乙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7×104~2.5×105;乙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与丙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的比值不大于0.5;乙烯聚合物为均聚聚乙烯和/或乙烯与除乙烯之外的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并且,无规共聚物中衍生自除乙烯之外的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不大于5mol%。本发明可制得雾度低、光学性能优良的薄膜,不仅节约了制备成本,而且制备方法简单,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电子等包装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聚烯烃组合物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因其加工形式多样、力学强度好、透明性可调、耐热性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包装领域。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包装薄膜材料的透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薄膜越透明,消费者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内容物,从而提升商品的品质和消费者的享受度。
目前提高聚丙烯透明的方法大多是通过加入成核剂的方式使聚丙烯膜的透明性增加。CN107573584A公开了一种用于食品包装等领域的透明高温蒸煮膜用聚丙烯组合物,该聚丙烯组合物,有较低的雾度,具有优异的透明性、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及较高的耐热性能,同时表面光泽度高等特点。CN104788824A公开了一种透明改性聚丙烯材料,该透明改性聚丙烯材料的透明度比普通聚丙烯提高1.52%,雾度比普通聚丙烯提高54.75%,拉伸强度比普通聚丙烯提高了18.22%,具有聚丙烯透明度高,强度大,外表美观等特点。CN102947378A公开了一种具有改进的光学性能和/或提高的结晶温度的聚丙烯制品,该制品降低了浊度、提高了结晶温度,具有优异的透明度。但是因为成核剂价格较贵,这些改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聚丙烯树脂原料的成本。也有通过双向拉伸等方法得到透明性好的薄膜,例如CN104250398A公开了一种聚丙烯组合物以及由该聚丙烯组合物制成的聚丙烯薄膜,该聚丙烯薄膜能够兼具较高的光泽度、雾度和力学性能,但这种方法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仍然有必要开发新的具有优异透明性的聚烯烃组合物及薄膜制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烯烃组合物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具有优异透明度,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电子等包装领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聚烯烃组合物,以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该聚烯烃组合物包括70~99wt%的丙烯聚合物和1~30wt%的乙烯聚合物;
其中,所述丙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4×105~4.8×105,所述乙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7×104~2.5×105;所述乙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与丙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的比值不大于0.5;
所述乙烯聚合物为均聚聚乙烯和/或乙烯与除乙烯之外的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并且,所述无规共聚物中衍生自除乙烯之外的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不大于5mol%。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由上述聚烯烃组合物制得的薄膜。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上述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上述聚烯烃组合物进行熔融挤出造粒,然后经过流延机流延、冷却辊冷却后,制得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需要使用成核剂,仅利用丙烯聚合物和乙烯聚合物便可制得雾度低、光学性能优良的薄膜,不仅节约了制备成本,而且制备方法简单,本发明的薄膜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电子等包装领域。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13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数据的上传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耗材数据的上传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