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触电接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0457.0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8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骆祥明;沈建锋;杨吉峰;陈栋;马海范;李凌;孙一枫;闻宇健;施胜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48 | 分类号: | H01R4/4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俞宏涛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电 接线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触电接线装置,包括接线夹和电流传感器,所述接线夹的一端设有液压器,所述接线夹的内侧壁上设有固定电流传感器的固定部,所述液压器的一端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上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有一段伸入固定管内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与电流传感器相连的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上设有报警组件,所述密封盖上设有与控制芯片相连的电池;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固定部将电流传感器安装在接线夹的内侧壁上,当接线夹与电缆断点处接触时,能通过电流传感器对电缆的断点进行电力检测,并能够快速的自动的进行断点电缆的切断后再连接,操作非常简单,接合效果较好,速度快效率高,节省了大量的检修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触电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力输送中,电缆是电能传递的重要载体,一旦电缆出现断电问题,则会造成电力无法完成输送电力网络瘫痪的情况,给人们的正常用电带来严重的影响,正常电缆断电时经常使用的处理方法是将电缆断线的两端旋拧接合或者通过螺栓等辅助设备完成压合,但是在连接过程中要确保整个线路断电,否则在接线过程中极易发生电击事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防触电接线装置,能够对电缆断电进行电力检测,提高了作业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触电接线装置,包括接线夹和电流传感器,所述接线夹的一端设有液压器,所述接线夹的内侧壁上设有固定电流传感器的固定部,所述液压器的一端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上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有一段伸入固定管内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与电流传感器相连的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上设有报警组件,所述密封盖上设有与控制芯片相连的电池。
优选的,所述控制芯片上还设有比较器、处理器和控制器,所述比较器与电流传感器相连,所述处理器与比较器相连,所述处理器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与报警组件相连。
优选的,所述报警组件包括LED灯和蜂鸣器,所述固定管上设有安装LED灯的第一安装孔,以及安装蜂鸣器的第二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横杆和弹簧,所述横杆上设有安装弹簧的凹槽,所述电流传感器设置在凹槽内且与弹簧接触,所述接线夹上设有固定套,所述横杆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固定套上。
优选的,所述凸台与密封盖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凸台上设有安装控制芯片的电路板。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与固定管通过螺纹连接,且固定管上设有锁紧螺钉,通过锁紧螺钉将密封盖锁紧在固定管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管上还设有防滑筋。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固定部将电流传感器安装在接线夹的内侧壁上,当接线夹与电缆断点处接触时,能通过电流传感器对电缆的断点进行电力检测,并能够快速的自动的进行断点电缆的切断后再连接,操作非常简单,接合效果较好,速度快效率高,节省了大量的检修时间,其次,当控制芯片接收的电流信息大于设定的数值时,通过控制芯片向报警组件发送报警信息从而实现了向操作人员发出报警的功能,改变了传统的测电方式,进而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减少了携带的工具,保证了电力工作人员的正常的工作效率,达到了电力维护的安全保证,降低了安全隐患;最后,通过液压器控制接线夹对断点的电缆进行快速咬合,整个压口平整,咬合力度大,便于线缆的重新连接,将控制芯片设置在密封盖上,能减少控制芯片的损坏,且固定管的设置,有利于操作人员拿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防触电接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控制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04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