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窄间隙燃烧及换热的燃气冷凝锅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57908.5 | 申请日: | 2019-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27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赵钦新;倪永涛;梁志远;王云刚;刘明;邵怀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青岛有源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8/00 | 分类号: | F24H8/00;F24H7/02;F24H9/00;F24H9/18;F22B31/08;F23D14/02;F23D14/62;F23D14/7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隙 燃烧 燃气 冷凝 锅炉 | ||
1.一种窄间隙燃烧及换热的燃气冷凝锅炉,包括外壳(4-8),其特征在于:外壳(4-8)内窄间隙换热器由一圈或多圈圆柱形排列的内层玉米粒形直管(4-3-1)和外层玉米粒形直管(4-3-2)构成,内层玉米粒形直管(4-3-1)包绕构成冷凝锅炉炉内辐射换热空间,辐射换热空间中心为由水冷直管(1-1)构成的全预混燃烧器头部(1);全预混燃烧器安装在外壳(4-8)的上顶板上,全预混燃烧器头部(1)深入到炉内辐射换热空间进行燃烧放热,烟气从内层玉米粒形直管(4-3-1)和外层玉米粒形直管(4-3-2)的管间间隙流过,通过外壳(4-8)和外层玉米粒形直管(4-3-2)间隙进入冷凝锅炉底部的承露盘(5-1),并由承露盘(5-1)底部的烟气出口(5-3)流出;
所述内层玉米粒形直管(4-3-1)和外层玉米粒形直管(4-3-2)和水冷直管(1-1)的结构相同均由多根玉米粒形直管构成,每根玉米粒形直管横截面为内侧窄外侧宽的玉米粒形,具体为内侧为小圆弧,外侧为大圆弧,两侧为平直段,大圆弧和小圆弧与平直段之间由圆角连接,其横截面积尺寸根据布置位置的不同应有所区别,外层玉米粒形直管(4-3-2)上部连通进水集箱(4-2),下部连通水室转弯下集箱(4-4)外侧,内层玉米粒形直管(4-3)上部连通出水集箱(4-6),下部连通水室转弯下集箱(4-4)内侧;进水集箱(4-2)与出水集箱(4-6)分别接有进水口(4-1)和出水口(4-7);冷却水通过进水口(4-1)进入进水集箱(4-2),先通过外层玉米粒直管(4-3-2)流入水室转弯下集箱(4-4),后在水室转弯下集箱(4-4)分别流入水冷直管(1-1)和内层玉米粒形直管(4-3-1),冷却水在水冷直管(1-1)、内层玉米粒形直管(4-3-1)和外层玉米粒形直管(4-3-2)中进行换热后,汇集在出水集箱(4-6)中通过出水口(4-7)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间隙燃烧及换热的燃气冷凝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集箱(4-2)、出水集箱(4-6)、水室转弯下集箱(4-4)由上下端盖焊接制成,为同心圆环状,进水集箱(4-2)和出水集箱(4-6)内部通过隔板分为两部分独立的空间,进水集箱(4-2)和出水集箱(4-6)下半端盖和水室转弯下集箱(4-4)上半端盖设置有滑动夹层,供内层玉米粒形直管(4-3-1)和外层玉米粒形直管(4-3-2)嵌入连接;水室转弯下集箱(4-4)内侧与出水集箱(4-6)之间的距离较水室转弯下集箱(4-4)外侧与进水集箱(4-2)的距离短,与之对应,内层玉米粒形直管(4-3-1)长度较外层玉米粒形直管(4-3-2)长度短,二者的长度差供内层玉米粒形直管(4-3-1)从窄间隙换热器圆周外侧安装进入出水集箱(4-6)与水室转弯下集箱(4-4)内侧的滑动夹层中;出水口(4-7)布置在出水集箱(4-6)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间隙燃烧及换热的燃气冷凝锅炉,其特征在于:耐火材料(4-5)布置在外壳(4-8)上顶板上和水室转弯下集箱(4-4)内侧的内部,水室转弯下集箱(4-4)与其内部的耐火材料(4-5)之间密封,使烟气只能依次通过内层玉米粒形直管(4-3-1)和外层玉米粒形直管(4-3-2)间的间隙及外圈玉米粒形直管(4-3)与外壳(4-8)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间隙燃烧及换热的燃气冷凝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8)分为上下两部分端盖,上下端盖通过紧固螺丝(4-9)紧密连接;上下端盖之间使用密封材料填充,通过多个沿圆周等距布置的紧固螺丝(4-9)实现外壳的密封;在停炉时,拆开外壳(4-8),清洗内层玉米粒形直管(4-3-1)和外层玉米粒形直管(4-3-2)或改变内层玉米粒形直管(4-3-1)和外层玉米粒形直管(4-3-2)平直段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青岛有源热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交通大学;青岛有源热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790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