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探测瓣膜夹持状态的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57746.5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1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庭超;王泽涛;张伟伟;郑贤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测 瓣膜 夹持 状态 夹合器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探测瓣膜夹持状态的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瓣膜夹合系统包括推送装置及瓣膜夹合器。瓣膜夹合器包括夹合器主体及探测组件。夹合器主体包括推杆、可相对于推杆辐射展开的近端夹片及远端夹片,近端夹片与远端夹片之间形成瓣膜容纳空间,近端夹片与远端夹片配合以夹紧位于瓣膜容纳空间内的瓣膜组织。探测组件包括探针及用于驱动探针移动的牵引丝,牵引丝能带动探针插入瓣膜容纳空间内,以探测瓣膜容纳空间内的瓣膜组织的夹持状态。本发明中,通过牵引丝带动探针移动,使探针插入瓣膜容纳空间,即可探测瓣膜容纳空间内的瓣膜组织的夹持状态,操作简单,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探测瓣膜夹持状态的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二尖瓣1是位于心脏左心房2与左心室3之间的单向阀,正常健康的二尖瓣1可以控制血液从左心房2流到左心室3,同时避免血液从左心室3流到左心房2。二尖瓣1包括一对瓣叶,称为前叶1a及后叶1b。前叶1a及后叶1b通过腱索4固定于左心室3的乳头肌上。正常情况下,心脏左心室3收缩时,前叶1a和后叶1b的边缘完全对合,避免血液从左心室3流到左心房2。请参阅图2,当二尖瓣1的瓣叶或其相关结构发生器质性改变或功能性改变时,如腱索4部分断裂,二尖瓣1的前叶1a和后叶1b对合不良,由此,当心脏左心室3收缩时,二尖瓣1不能完全关闭,导致血液从左心室3返流至左心房2,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称为“二尖瓣返流”。
现有一种微创治疗手术,其基于瓣膜的缘对缘手术原理,将瓣膜夹钳通过推送装置推送至二尖瓣处,再通过夹钳的相对开合同时夹持二尖瓣的前叶和后叶,从而将瓣叶拉近彼此,减轻二尖瓣返流。由于二尖瓣的前叶和后叶始终处于大幅度、大力度的开合活动状态,夹持难度较大,即使被夹持住了,也可能存在夹持位置不牢靠的问题,例如,瓣叶可能只被部分夹持,这可能导致二尖瓣的前叶和后叶夹合位置不理想或者仅被部分夹持的瓣叶最终从夹钳中滑移,只能重复进行手术操作。
现有技术中的瓣膜夹钳,一般基于探测元件显影性或者通过传感器和探测电路的电流完整性来检测瓣叶夹持状态。然而,基于探测元件显影性来检测瓣叶夹持状态时,由于瓣膜夹钳的零件多为金属,在彩超下会干扰对探测元件的位置判断,医生无法直观的评估瓣叶的夹持效果,且探测元件一般很小,实际的显影效果较差,因此,手术时间长、效率低;而通过传感器和探测电路的电流完整性来检测瓣叶夹持状态时,需要在瓣膜夹钳上安装导电的探测元件或者传感器,导致植入的瓣膜夹钳变成了机电装置,而不是单纯的机械装置,降低装置的安全性,并且需要借助外接设备才能检测瓣叶的夹持状态,提高手术成本,且操作过程繁琐,手术时间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探测瓣膜夹持状态的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操作简单,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探测瓣膜夹持状态的瓣膜夹合器,包括夹合器主体及探测组件;所述夹合器主体包括推杆、可相对于所述推杆辐射展开的近端夹片及远端夹片,所述近端夹片与所述远端夹片之间形成瓣膜容纳空间,所述近端夹片与所述远端夹片配合以夹紧位于所述瓣膜容纳空间内的瓣膜组织;所述探测组件包括探针及用于驱动所述探针移动的牵引丝,所述牵引丝能带动所述探针插入所述瓣膜容纳空间内,以探测所述瓣膜容纳空间内的瓣膜组织的夹持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瓣膜夹合系统,包括可探测瓣膜夹持状态的瓣膜夹合器及用于输送所述瓣膜夹合器的推送装置,在通过所述推送装置将所述瓣膜夹合器输送至患者体内并夹持瓣叶后,可以探测瓣膜组织的夹持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通过牵引丝带动探针移动,使探针插入瓣膜容纳空间内,即可探测瓣膜容纳空间内的瓣膜组织的夹持状态,操作简单,从而能够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并且无需使用机电装置,因此安全性较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77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