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产短链脂肪酸的干酪乳杆菌、培养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054563.8 申请日: 2019-10-31
公开(公告)号: CN110669697B 公开(公告)日: 2022-07-15
发明(设计)人: 方曙光;严涛;陈珂可;朱建国;冯胜鹏;郝沛妍 申请(专利权)人: 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61K35/747;A61P29/00;A61P1/00;A61P1/12;C12R1/245
代理公司: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代理人: 韩国胜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高产 脂肪酸 干酪 杆菌 培养 方法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产短链脂肪酸的干酪乳杆菌、培养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高产短链脂肪酸的干酪乳杆菌LC89,已于2018年3月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409,分类命名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产短链脂肪酸的干酪乳杆菌,优于商业菌株鼠李糖乳杆菌LGG,同时提供其培养方法及其在治疗宿主炎症性肠病方面的应用,既能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又具有改善宿主炎症性肠炎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产短链脂肪酸的干酪乳杆菌、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炎症性肠病,简称IBD,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很多老百姓口中的“慢性肠炎”很可能就是IBD。近30年来,我国IBD发病率有不断攀升的趋势。根据国内文献报道,近5年的病例数已达到上世纪90年代同期的8倍。IBD已逐渐成为我国消化科的常见病。IBD患者肠道不能正常吸收进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加上肠道炎症或服用的药物可能造成食欲不佳,因此IBD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营养不良、消瘦等。患该病的青少年儿童,甚至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益生菌,通常被定义为通过改善宿主的肠道微生物平衡,而有利于人或动物宿主的活微生物食物增补剂,其对宿主的肠道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调节功能主要是其在生长过程中代谢所产生的有益代谢产物,其对宿主产生相应的健康作用。

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也称作挥发性脂肪酸,是由1-6个碳原子组成的有机脂肪酸,主要包括乙酸、丙酸及丁酸等。SCFA主要来自结肠内厌氧菌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的产物,可以直接为肠黏膜细胞提供能量。近几年来,有研究表明,短链脂肪酸还具有调节肠道内pH值,改善机体炎症性肠病等作用。但由于不同菌株之间代谢所产生的短链脂肪酸的量不同,高产短链脂肪酸的菌株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对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产短链脂肪酸的干酪乳杆菌,同时提供其培养方法及其在治疗宿主炎症性肠病方面的应用,既能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又具有改善宿主炎症性肠炎的目的。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高产短链脂肪酸的干酪乳杆菌,命名为LC89,已于2018年3月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5409,分类命名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进一步的,所述短链脂肪酸为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或已酸。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高产短链脂肪酸的干酪乳杆菌的培养方法,包括将干酪乳杆菌LC89菌种接种于适用于产短链脂肪酸的培养基内,控制温度25-45℃、pH 5.0-7.0培养8-24h,并最终获得培养液的步骤。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液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通过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葡萄糖2.0-10%、牛肉浸粉0.5-5%、蛋白胨0.8-4.5%、酵母浸膏0.5-6.0%、乙酸钠0.2-2.0%、硫酸镁0.02-0.15%、硫酸锰0.01-0.5%、氯化钙0.1-0.9%、柠檬酸氢二铵0.1-0.9%、吐温-80 0.05-0.5%、磷酸氢二钾0.1-1.0%,剩余为水,培养基灭菌条件为:121℃灭菌20min。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中葡萄糖单独灭菌,其它成份一起灭菌,然后无菌操作混合在一起。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高产短链脂肪酸的干酪乳杆菌LC89,在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干酪乳杆菌LC89的剂型为口服粉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45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