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54500.2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63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敏;贺炎亮;杨博;程梦龙;陈书青;李瑛;柴广跃;张小明;范滇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7/28 | 分类号: | G02B27/2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陈专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矢量 模式 信道 数据 交换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包括:第一偏振变换元件、第二偏振变换元件以及第三偏振变换元件,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和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依次设置在同一光轴上;
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用于将三个输入的矢量模式中不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第一矢量模式还原为基模;
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用于将三个输入的矢量模式中除所述基模外的第二矢量模式和第三矢量模式进行数据交换,同时维持所述基模不变;
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用于抵消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带来的调制效果,控制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和所述第三矢量模式的矢量模式信道交换,且所述第一矢量模式的矢量模式信道不发生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为待转换为基模的所述第一矢量模式的偏振阶数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为中间区域镂空的偏振变换元件,镂空区域的孔径由基模光的尺寸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为待交换的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和所述第三矢量模式的偏振阶数之和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与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和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为液晶型偏振变换元件或者电介质型偏振变换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矢量模式信道为携带了数字信号的矢量模式,所述矢量模式携带于矢量光上。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装置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所述第一偏振变换元件接收所述第一矢量模式、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和所述第三矢量模式,并将不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所述第一矢量模式还原为所述基模,将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和所述第三矢量模式转换为第五矢量模式和第六矢量模式;
步骤B,所述第二偏振变换元件接收所述基模、所述第五矢量模式和所述第六矢量模式,控制所述基模保持不变,并将所述第五矢量模式和所述第六矢量模式进行相互转换,所述第五矢量模式转换为所述第六矢量模式,所述第六矢量模式转换为所述第五矢量模式;
步骤C,所述第三偏振变换元件接收所述基模、相互转换后的第五矢量模式和第六矢量模式,并将所述基模转换为所述第一矢量模式,将所述第五矢量模式转换为所述第二矢量模式,将所述第六矢量模式转换为所述第三矢量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控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的大小产生不同偏振阶数的矢量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修改调控偏振变换元件的空间旋转速率的大小实现对三个矢量模式中任意两个矢量模式的矢量模式信道的数据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450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重频激光分光同步精密衰减器
- 下一篇:DOE光路成像系统以及光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