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化嗅觉测试与评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51411.2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15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魏永祥;吴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91 | 代理人: | 何怀燕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 嗅觉 测试 评分 系统 | ||
一种自动化嗅觉测试和评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嗅棒箱和控制面板,所述嗅棒箱内设置有多个嗅棒单元,并且在靠近受试者的一端设置有测试区,所述嗅棒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在靠近受试者的一端设置有盖子,另一端设置有推进器,所述壳体内容纳有嗅棒,各个嗅棒中包含不同气味的嗅剂,所述嗅棒在所述推进器的推动下能够暴露于所述测试区,所述控制面板用于控制所述嗅棒箱的运行并输入测试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嗅觉测试与评分系统及其应用,尤其适用于人口嗅觉普查、临床嗅觉障碍患者嗅觉减退程度的判断。
背景技术
嗅觉是对气味的感知,在人的社会交往及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嗅觉障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交往、营养物质摄入,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嗅觉障碍的自报患病率为1.4%~40.0%,而用嗅觉心理物理测试获得的嗅觉障碍患病率为4.7%~27.0%;国内嗅觉障碍人群的自报患病率为2.4%,尚缺乏心理物理测试的嗅觉障碍患病率数据。国内60岁及以上居民自报嗅觉障碍患病率为8.49%,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嗅觉心理物理测试通过受试者对气味刺激的回答来判定其嗅觉功能,主要包括气味察觉阈测试(odor threshold test,OTT)、气味辨别能力测试(odor discriminationtest,ODT)和气味识别能力测试(odor identification test,OIT)。临床应用最多的是气味察觉阈测试(odor threshold test)和识别能力测试,气味察觉阈是指受试者刚能察觉到某气味的最低浓度;气味识别能力是指能确切指出所闻到的某种气味名称的能力。目前应用较多的嗅觉心理物理测试方法包括TT嗅觉计测试(TT olfactometer test)和嗅棒测试(Sniffin’Sticks test)。
TT嗅觉计测试是以嗅素稀释倍数作为定量分析依据的嗅觉功能检查方法,可同时检测嗅觉察觉阈和嗅觉识别能力。应用的试剂包含5种不同嗅素,分别为苯乙醇(花香-玫瑰花香味)、甲基环戊烯酮(焦糊-甜焦糊味)、异戊酸(汗臭-臭袜子味)、十一烷酸内酯(果香-熟桃子味)和三甲基吲哚(臭-粪臭味)。每种嗅素分为8种不同的浓度级别,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分别记为-2、-1、0、1、2、3、4、5的分值。先测试察觉阈,后测试识别阈,依次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顺序检测。以刚能察觉气味刺激作为嗅觉察觉阈,以刚能分辨气味的最低浓度作为嗅觉识别阈,最高浓度仍无法察觉或识别者记为6分。以结果做嗅觉测试图(图1),取受试者对5种嗅素识别阈的平均值作为判定标准,根据其识别阈值将嗅觉功能分为6级:<-1.0分为嗅觉亢进;-1.0~1.0分为嗅觉正常;1.1~2.5分为轻度嗅觉减退;2.6~4.0分为中度嗅觉减退;4.1~5.5分为重度嗅觉减退;>5.5分为失嗅。
Sniffin′Sticks嗅棒测试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种主观嗅觉功能检测方法,由气味察觉阈(odor threshold,T)、气味辨别能力(odor discrimination,D)和气味识别能力(odor identification,I)测试3部分组成。(1)气味察觉阈测试用正丁醇或苯乙醇作为嗅剂,使用共16组不同浓度的嗅棒对受试者依次由低浓度到高浓度进行顺序检测,每组包含2支空白对照和1支不同浓度的嗅棒,最低浓度能察觉者为16分,最高浓度不能察觉者为1分,以此类推。(2)气味辨别能力测试共包含16组、每组3支嗅棒,受试者须从3支嗅棒中分辨出与其他2支气味不同的嗅棒,所有组均能辨别为16分,均不能辨别为0分,以此类推。(3)气味识别能力测试包含16种不同气味的嗅棒,受试者闻完每支嗅棒后,从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择1个认为最接近所闻到气味的选项,选对1种得1分。气味察觉阈值(T)、气味辨别能力(D)和气味识别能力(I)3项测试的得分相加即为TDI总分(图2)。TDI用来评估嗅觉功能,总分为48分,由于嗅觉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青年人>30.12分为正常,≤30.12分为嗅觉障碍,其中16~30分为嗅觉下降,<16分为失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14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年糕穿签机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道路选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