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形壳体类零件成形装置及其成形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51349.7 | 申请日: | 2019-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6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杜冰;张彭;谢军;赵长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D22/22 | 分类号: | B21D22/22;B21D37/10;B21D2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晓琳 |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形 壳体 零件 成形 装置 及其 工艺 | ||
1.一种异形壳体类零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设置的凹模、压边圈、导向套和凸模,所述凹模与所述压边圈固定连接,待加工板料设置在所述压边圈和所述凹模之间,所述压边圈与所述导向套固定连接,所述压边圈为带有第一通孔的圆环结构,所述导向套为中心带有第二通孔的台阶状结构,所述凹模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板料成形后的零件形状相匹配,所述凸模包括压头,所述压头能够在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凹槽形成的空间轴向移动;所述导向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凹模的上表面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用于放置待加工板料,所述放置槽与所述压边圈之间的间隙为压边间隙,通过预留比实际拉深工艺大的所述压边间隙使得板料形成预制褶皱,使得固体颗粒介质流入拉深成形的板料的褶皱中,通过后期的胀形展开后,壁厚均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壳体类零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压头的上端,所述固定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壳体类零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所述第二通孔的长度和所述凹槽的高度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壳体类零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相同,所述压头的尺寸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壳体类零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包括两个凹半模,两个所述凹半模扣合形成所述凹模,所述凹模的外侧通过两组平行设置的扣合环固定,每组扣合环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扣合环扣合且两个所述扣合环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
6.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异形壳体类零件成形装置的异形壳体类零件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加工板料放置在压边圈与凹模之间,并将压边圈压紧并固定在凹模上;
S2:将导向套固定在压边圈上,并在导向套内圈放置密封圈;
S3:压头依次穿过导向套和压边圈并作用在待加工板料上;
S4:将所述的异形壳体类零件成形装置放置在压力机上,并将压力机作用在凸模上进行加载,将待加工板料进行拉深成形,成形后,压力机卸载并从所述的异形壳体类零件成形装置中拔出压头;
S5:在拉深后的板料内腔加入适量的固体颗粒介质并放入压头,压力机再次作用在凸模上进行加载,进行板料胀形,胀形完成后压力机卸载;
S6:开模,取出成形零件,对零件进行检验验收;
所述S5中的固体颗粒介质为粒径0 .05-1 .5mm的圆形颗粒,所述固体颗粒介质采用二氧化硅或陶瓷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形壳体类零件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拉深成形时,当固定板与导向套接触时,拉深成形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134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