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接触网振动频率检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50219.1 | 申请日: | 2019-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7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 发明(设计)人: | 郭迎庆;李宗荫;徐赵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H11/06 | 分类号: | G01H11/06 |
| 代理公司: | 32200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田凌涛 |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接触网 接触网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振动检测技术 振动频率检测 检测技术 振动检测 振动频率 参考 维修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接触网振动频率检测装置,具有结构设计精巧、操作简单、通用性较强的特点,能够高效准确实现接触网的振动检测,极大地方便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对接触网振动频率异常部分进行维修或保护,以此来改变现有铁路接触网振动检测技术的不足之处,为未来提高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检测效率、以及铁路接触网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接触网振动频率检测装置,属于铁路接触网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铁路在我国交通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担负着客运和货运双重任务,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高速铁路网的不断发展,如何保证高铁安全平稳的运行,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对高速铁路设备进行安全检测及维护的研究成为急待突破的新任务,而接触网作为铁路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接触网的工作环境特别恶劣,而且接触网沿铁轨线路布置于上空特定位置,不便于监测和维护,从而使得其成为电气化铁路系统中最薄弱的一部分。
现如今以设备状态检测技术为主导的故障诊断技术日趋成熟,而且划分明确,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振动状态检测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超声识别技术等。其中振动状态检测技术是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接触网质量、列车行驶速度、天气变化等因素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接触网振动没有固定的振幅、周期和相位,在不同环境测试条件下所测得结果也不一样,这就使得接触网振动成为一个复杂的随机振动。频率是描述系统振动特征的基本要素之一,为了反映接触网在不同状态下的振动特性,这就要求我们需要进行铁路接触网振动频率的检测工作,而目前对于接触网的检测方法结构比较复杂,检测范围也相对较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铁路接触网振动频率检测装置,能够高效准确实现接触网振动检测,极大地方便工作人员对接触网振动频率异常部分进行维修或保护,为未来提高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检测效率、以及铁路接触网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铁路接触网振动频率检测装置,包括底板、悬挂驱动装置、第一悬挂从动装置、第二悬挂从动装置、控制系统模块、移动系统模块、无线遥控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终端设备和电源;
其中,底板通过悬挂驱动装置、第一悬挂从动装置、第二悬挂从动装置悬于铁路接触网接触线的下方,第一悬挂从动装置、第二悬挂从动装置分别与底板相对接位置分布于底板表面的对角线位置;
控制系统模块、移动系统模块、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电源固定设置于底板上,电源分别对接控制系统模块、移动系统模块、电涡流位移传感器进行供电;移动系统模块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与无线遥控器进行通信,移动系统模块的输出端对接悬挂驱动装置;移动系统模块基于无线遥控器的指令控制悬挂驱动装置工作、带动底板沿接触线方向上的移动;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端对接控制系统模块,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对应接触线的振动信号,并上传至接控制系统模块,控制系统模块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控制系统模块所接收接触线振动信号向终端设备的发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悬挂从动装置的结构与第二悬挂从动装置的结构彼此相同,各悬挂从动装置分别均包括侧支撑架、从动滑轮,各悬挂从动装置中侧支撑架上的其中一端分别固定对接于底板的边缘,且两侧支撑架分别与底板边缘相对接位置、分布于底板表面的对角线位置,以及两侧支撑架位于底板所在面的同一侧;各悬挂从动装置中的从动滑轮分别活动设置于对应侧支撑架上另一端的侧面,且各从动滑轮上滑槽所在面彼此共面,各从动滑轮自由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02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