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风光互补的海边阶梯式降热光伏板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50101.9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9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士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S40/42 | 分类号: | H02S40/42;H02S20/30;H02S10/12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陈彩霞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光 互补 海边 阶梯 式降热光伏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风光互补的海边阶梯式降热光伏板,涉及光伏板领域,该以风光互补的海边阶梯式降热光伏板,包括支板、光伏板、驱动机构、底板和升降机构,光伏板设在支板上,驱动机构设在支板下,底板设在驱动机构下,升降机构设在底板上。该以风光互补的海边阶梯式降热光伏板,通过导流通道将海岸边产生的弱风倒入支板内,将热量带出,达到一级散热效果。当风力等级达到3~5级时,利用风力带动风叶旋转,使发电机本体发电,令马达工作将挡片拉下,令开口打开,增加支板的进风量,加快了空气流动。打动二级散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借助海岸自然风进行多级散热,令支板在不同风力下,散热效果不同,使散热效果随风力增大而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以风光互补的海边阶梯式降热光伏板。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耗与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新能源的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已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光伏板技术正在迅速崛起。
为了提高光伏板的工作效率,需要充足的光照。海边日照充足适合安置光伏板。部分海岸风力不超过6级,这些海岸相对比较安全,适合放置光伏板,不会有强力产生对光伏板造成破坏。
而光伏板使用时需要固定到光伏支架上。如在中国专利网中公开了“一种海边自浮式光伏支架系统”,专利号为201810204025.1。上述装置在光伏板的支架下方安装密闭式悬浮空气箱,通过密闭式悬浮空气箱托住光伏板悬浮在海上。
但上述装置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光伏板在转换成电能时不断产生热量,使电池温度持续升高。如果不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会影响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正常工作。造成光伏电路烧毁。但上述装置缺少散热部件,导致光伏板的散热效果不佳,容易导致光伏板内部组件因温度过高而烧坏。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风光互补的海边阶梯式降热光伏板,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一般的海边光伏板的散热效果不佳,热量不容易及时散发出去,导致光伏发电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以风光互补的海边阶梯式降热光伏板,包括支板、光伏板、驱动机构、底板和升降机构,光伏板设在支板上,驱动机构设在支板下,底板设在驱动机构下,升降机构设在底板上,所述支板内设有用于支撑光伏板的支撑块,光伏板通过支撑块与支板形成散热通道,支板后侧开设有散热口,支板前侧开设有开口,开口处铰接有挡片,挡片底部与升降机构连接,当风力等级为0~2时驱动机构将风导入支板内,当风力为3~5时升降机构控制挡片将开口打开,支板前侧连接有复位机构,复位机构与挡片顶部连接,复位机构控制挡片将开口闭合。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框架、导流仓、多个导流通道、风叶和发电机本体,框架与支板底部连接,导流仓位于驱动机构内,导流仓上端与支板相通,多个导流通道等角度设在导流仓四周,导流通道一端穿过框架,风叶设在导流仓内,风叶可绕轴自转。发电机本体设在导流仓底部,风叶与发电机本体连接,发电机本体用于为升降机构供电。
优选的,所述导流仓下半部分呈球状,导流仓上半部分呈锥形,导流仓上半部分开设有出风口,导流仓出风口穿过支板伸入支板内。
优选的,所述导流通道呈弯曲状,导流通道伸入框架外的一端端略微向下倾斜。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外壳、齿条、马达和齿轮,外壳与底板连接,外壳下端伸入外壳内,齿条上端与挡片铰接,马达设在外壳一侧,马达传动轴伸入外壳内,齿轮设在马达传动轴上,齿轮与齿条啮合。
优选的,所述复位机构设在挡片上方,复位机构包括限位板和弹簧,限位板与支板上方连接,弹簧上端与限位板底部连接,弹簧下端与挡片连接,弹簧用于拉动挡片将开口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文理学院,未经绍兴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01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