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陶刹车构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49581.7 | 申请日: | 2019-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8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曾立宏;周继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天龙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83 | 分类号: | C04B35/83;C04B41/85;C04B41/88;F16D6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宋艳艳 |
| 地址: | 550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刹车 构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陶刹车构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依次将0°无纬布、胎网、90°无纬布、胎网循环层叠并缝合,将其进行热处理,完成后完全浸渍于有机前驱体溶液中,得三维针刺碳纤维浸渍体;再升温进行裂解,完成后通过CVI沉积热解碳得到碳/碳复合材料,再进行真空高温热处理,即得低密度碳/碳复合材料;将低密度碳/碳复合材料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进行反应熔体浸渗处理,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即得碳陶刹车构件。所述制备方法能够避免现有三维针刺碳陶刹车材料中由于陶瓷相(硬质相)分布不均匀引起材料耐摩擦、耐磨损性能不稳定的情况,即能大幅度提高陶瓷相于材料中分布的均匀性,同时提高材料耐摩擦、耐磨损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刹车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陶刹车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陶刹车材料相对金属和碳/碳刹车材料来说,克服了金属材料耐温低、重量大、易锈蚀,以及碳/碳刹车材料抗氧化性能差、湿态摩擦性能衰减严重和静摩擦系数低等缺点,具有密度低、耐高温、高强度、摩擦性能稳定、磨损小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尤其在长时间连续刹车时性能不衰退,大大提高了刹车的安全性。其在飞机、坦克、高速列车、重卡、轿车以及高速电梯等刹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成熟应用的碳陶刹车材料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短纤维预浸料热压、裂解、渗硅得到短纤维增强的碳陶刹车材料,其力学性能较低,结构可靠性差,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开裂和掉块,影响服役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另一种为通过三维针刺纤维预制体经化学气相沉积热解碳,再渗硅得到连续纤维增强的碳陶刹车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结构可靠。
传统三维针刺纤维预制体是由0°碳纤维无纬布、胎网层和90°碳纤维无纬布反复铺层然后针刺而成,通过沉积热解碳,然后渗硅得到的三维针刺碳陶刹车材料。该材料是一种各向异性材料,材料物相分布极不均匀,在无纬布层以热解碳和碳纤维为主,在胎网层以陶瓷相为主。摩擦面平行于无纬布层,在刹车过程中,当磨到无纬布层时,就表现为碳相(软质相)的摩擦磨损性能;当磨到胎网层时,就表现为陶瓷相(硬质相)的摩擦磨损性能。这就引起三维针刺碳陶刹车材料在服役过程中摩擦磨损性能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陶刹车构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控,避免现有三维针刺碳陶刹车材料中由于陶瓷相(硬质相)分布不均匀引起材料耐摩擦、耐磨损性能不稳定的情况,即能大幅度提高陶瓷相于材料中分布的均匀性,同时提高材料耐摩擦、耐磨损性能。
本发明的方案是,提供一种碳陶刹车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有机前驱体与二甲苯在惰性气氛条件下进行混合,得有机前驱体溶液;
(2)依次将“0°无纬布”、“胎网”、“90°无纬布”、“胎网”循环层叠并通过针刺技术缝合,得三维针刺碳纤维预制体;
(3)将步骤(2)所得三维针刺碳纤维预制体进行热处理,完成后完全浸渍于步骤(1)所得的有机前驱体溶液中,取出得三维针刺碳纤维浸渍体;
(4)将步骤(3)所得三维针刺碳纤维浸渍体梯度升温至900~1000℃进行裂解,完成后得含有裂解SiC陶瓷的三维碳针刺纤维预制体;
(5)将步骤(4)所得含有裂解SiC陶瓷的三维碳针刺纤维预制体通过CVI沉积热解碳得到碳/碳复合材料,再进行真空高温热处理,即得低密度碳/碳复合材料;
(6)将步骤(5)所得低密度碳/碳复合材料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进行反应熔体浸渗(RMI)处理,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即得碳陶刹车构件。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有机前驱体与二甲苯的重量比为3~7:7~3;所述有机前驱体为聚甲基硅烷、聚碳硅烷或聚氮硅烷中的一种;所述惰性气氛为氮气气氛或氩气气氛;所述混合时间为10~30min。充入惰性气体能够防止有机前驱体溶液被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天龙摩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贵阳天龙摩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95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