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48606.1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12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梦莹;徐天衡;卜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W24/08 | 分类号: | H04W24/08;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正交 信号 传输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接收同一时频资源上的信号集合,确定第一统计谱域数据的第一传输周期,确定第二统计谱域数据的第二传输周期,根据第一传输周期确定第一统计谱域数据对应的观察窗的第一观察长度,根据第二传输周期确定第二统计谱域数据对应的观察窗的第二观察长度,确定第一循环延时矢量和第二循环延时矢量,根据预定义映射关系确定第一统计谱域数据和第二统计谱域数据。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基于非正交多址系统,在传输常规的频域信号的同时,额外开辟了一条独立的可兼容的统计型信号的传输通道,允许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进行信号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移动网络通信网络中,大多采用正交多址技术上行传输数据或下行传输数据,然而,随着移动终端设备数量和用户流量爆发式的增长,正交多址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移动网络通信的传输需求。近年来,学术界和产业界着重于对非正交多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与正交多址技术相比,非正交多址技术不仅允许多个设备和用户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进行数据传输,而且能够通过相关技术手段检测出不同的设备和用户所传输的数据,因此,非正交多址技术优于正交多址技术,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关键性技术。
然而,现有的统计谱域数据传输技术都是建立在传统的正交多址系统之上,但是,由于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需要支持多种多样的通信场景、终端、设备和支持各式无线接入端口,因此,需要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建立统计谱域数据传输技术,以实现异构网络间的兼容互通和平滑演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的信号传输方法,其中,方法包括:
接收同一时频资源上的信号集合;信号集合包括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频域信号、第二频域信号和第一统计谱域数据,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三频域信号、第四频域信号和第二统计谱域数据;
确定第一统计谱域数据的第一传输周期,以及确定第二统计谱域数据的第二传输周期;
根据第一传输周期确定第一统计谱域数据对应的观察窗的第一观察长度,以及根据第二传输周期确定第二统计谱域数据对应的观察窗的第二观察长度;
基于第一观察长度和第二观察长度确定第一循环延时矢量和第二循环延时矢量;
根据预定义映射关系确定第一统计谱域数据和第二统计谱域数据。
进一步地,第二频域信号是第一终端根据第一循环延时矢量对第一频域信号进行循环延时操作后得到的;
第四频域信号是第二终端根据第二循环延时矢量对第三频域信号进行循环延时操作后得到的;
第一统计谱域数据与第一循环延时矢量具有预定义映射关系;
第二统计谱域数据与第二循环延时矢量具有预定义映射关系。
进一步地,基于第一观察长度和第二观察长度确定第一循环延时矢量和第二循环延时矢量之前,还包括:
确定第一观察长度与第二观察长度的比值。
进一步地,基于第一观察长度和第二观察长度确定第一循环延时矢量和第二循环延时矢量,包括:
若第一观察长度与第二观察长度的比值为1,
根据第一观察长度或者第二观察长度确定循环自相关函数估计值集合;
根据循环自相关函数估计值集合确定循环自相关函数特征值集合;
对循环自相关函数特征值集合进行排序处理,确定第一循环延时矢量和第二循环延时矢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86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