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48470.4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1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任永攀;王锦华;黄铖斌;周文君;杜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李昊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通信 方法 装置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涉及网络安全技术。安全通信方法包括:获取物联网设备通过智能合约接口发送的属性信息,其中,属性信息是对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设备欲发送的物联网数据的描述信息;采用智能合约对属性信息进行校验;在校验通过的情况下,通过智能合约接口将允许发送的指令传送给物联网设备,以便物联网设备通过智能合约接口发送物联网数据;将通过智能合约接口发送的内容发送给区块链节点,以便区块链节点根据内容生成区块、并将区块存储到区块链中。从而可以快速发现可能出现异常或受损的节点,降低服务器遭受DDoS攻击的可能性,提高了物联网网络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安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安全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海量物联网设备加入互联网。而由于僵尸网络源代码Mirai及其变种等漏洞的出现,以及设备本身的资源受限,导致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istributed Denial ofService attack,简称:DDoS)的攻击体量和便捷性大大增加了,从而带来了特有安全挑战。与其他安全领域类似,受制于DDoS攻击格局的迅速演变,传统的、只针对阻止单一攻击来源而设计的DDoS防护方案将无法应对物联网设备介入下的大体量恶意流量冲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物联网网络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安全通信方法,包括:获取物联网设备通过智能合约接口发送的属性信息,其中,属性信息是对物联网设备和物联网设备欲发送的物联网数据的描述信息;采用智能合约对属性信息进行校验;在校验通过的情况下,通过智能合约接口将允许发送的指令传送给物联网设备,以便物联网设备通过智能合约接口发送物联网数据;将通过智能合约接口发送的内容发送给区块链节点,以便区块链节点根据内容生成区块、并将区块存储到区块链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属性信息包括物联网设备的地址、物联网设备欲发送的物联网数据的数据量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属性信息包括物联网设备的地址和物联网设备欲发送的物联网数据的数据量;采用智能合约对属性信息进行校验包括:智能合约判断物联网设备的地址是否位于智能合约对应的可信列表中;如果物联网设备的地址不位于智能合约对应的可信列表中,则校验未通过;如果物联网设备的地址位于智能合约对应的可信列表中,智能合约判断物联网设备欲发送的物联网数据的数据量是否超出为物联网设备分配的设备预设值;如果未超出,则校验通过,否则未通过校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属性信息包括物联网设备的地址和物联网设备欲发送的物联网数据的数据量;采用智能合约对属性信息进行校验包括:智能合约判断物联网设备的地址是否位于智能合约对应的可信列表中;如果物联网设备的地址不位于智能合约对应的可信列表中,则校验未通过;如果物联网设备的地址位于智能合约对应的可信列表中,智能合约判断物联网设备欲发送的物联网数据的数据量是否超出为物联网设备分配的设备预设值;如果物联网数据的数据量超出了设备预设值,则校验未通过;如果物联网数据的数据量未超出设备预设值,智能合约判断当前物联网网络内传输的数据总量是否超出系统预设值;如果数据总量未超出系统预设值,则校验通过,否则校验未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全通信方法还包括:在校验未通过的情况下,通过智能合约接口发送不允许发送的指令,以便拒绝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全通信方法还包括:创建智能合约,并将创建的智能合约的接口地址广播给物联网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全通信方法还包括:获取物联网设备通过智能合约接口发送的注册请求;响应于完成物联网设备的注册过程,将物联网设备添加到智能合约对应的可信列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84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