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烟囱的污泥焚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46438.2 | 申请日: | 2019-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6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 发明(设计)人: | 胡维杰;周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F23G5/4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囱 污泥 焚烧 方法 | ||
一种无烟囱的污泥焚烧方法,包含:(1)对污水厂污泥进行独立焚烧,将焚烧后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2)采用引风机对净化后烟气进行加压,由管道输送至污水厂污水处理端生物反应池;(3)沿生物反池池体底部均匀布置布气管,烟气由布气管通入反应池内;(4)对通入生物反应池后的烟气进行尾气收集除臭处理。优点多,创新性强,具有非常大的工程应用价值,一方面利用污水对污泥焚烧烟气进行净化处理,使得污泥焚烧无需烟囱,实现烟气零排放,大大提高了污泥焚烧项目的环境效应;另一方面能够利用污泥有机质焚烧的热能对污水进行加热,促进污水生物处理的进行。污水污泥臭气协同处理,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可持续污水处理理念。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污水、污泥处理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烟囱的污泥焚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污水厂出水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随之而产生的污泥量也不断增多,污泥的处理处置是当下中国污水处理领域面临的当务之急。在众多的污泥处理工艺中,焚烧技术展现出独特的优点,可破坏全部有机质,杀死一切病原体,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泥体积。同时,污泥焚烧本身就是直接的利用污泥有机热值的方式,利用自身热值对自身进行处理,体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鉴于污泥焚烧处理减量化和无害化的优点,理应为污泥处理的主流工艺,近年来,以大城市中心城区为代表,污泥焚烧项目越来越多,这为我国城镇污水厂污泥出路的选择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参考。
当然,污泥作为一种固体,焚烧处理必然存在烟气排放问题,尽管处理的烟气一般均达标,但高耸的排放烟囱与周边环境很不协调,从感官上和心理上给周边居民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应积极寻求一种工艺技术,取消污泥焚烧尾气排放烟囱,努力让污泥焚烧处理厂与周边环境协调融合。
在采用污泥干化焚烧工艺的污水厂内,污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应积极寻求新工艺新方法,利用污水对污泥焚烧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同时,焚烧后的烟气含有热量,应努力探索利用污水污泥有机质热能的方法,使其回用于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温度对于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去除影响显著,尤其对硝化、反硝化效果影响较大,例如温度每降低1℃,硝化菌比增长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分别降低10%和9%。目前很多采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厂在冬季进水水温降低,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冬季环境温度零下几十度,各项污染物的去除率就会大幅降低,导致冬季出水水质难以达标。
如此,可考虑利用污水处理生化反应对污泥焚烧尾气进行净化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焚烧尾气的排放,同时考虑利用污泥的有机质热能促进生化反应的进行,一举两得,具有很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烟囱的污泥焚烧方法,利用污水对污泥焚烧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进而取消污泥焚烧尾气排放烟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烟囱的污泥焚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污水厂污泥进行单独焚烧,将焚烧后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并使烟气温度保持在适当范围;
(2)采用引风机对净化后烟气进行加压,由管道输送至污水厂污水处理端生物反应池;
(3)沿生物反池池体底部均匀布置布气支管,将烟气通入反应池内对污水进行直接加热和搅拌;
(4)烟气污染物在生物反应池内得到净化处理;
(5)对通入生物反应池后的烟气进行尾气收集,送入生物反应池除臭设备进行除臭处理。
沿生物反池池体中间部位底部敷设总管,总管通过管道与引风机连接,总管两边接出布气支管,在布气支管顶部安装有喷嘴,烟气经总管和布气支管后通过喷嘴喷入反应池内,进行气水混合。
所述使无烟囱的污泥焚烧方法,利用污水对污泥焚烧后的烟气进行净化,取消污泥焚烧后的尾气排放烟囱;同时利用了污泥的有机质能量,回用于污水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64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