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土栽培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46114.9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3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友丽;陈晓丽;王子凡;王利春;郭文忠;陈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G5/23;A01G31/00;A01G24/15;A01G24/28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征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土栽培营养液 营养液 无土栽培 制备 硝酸钾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铁 硼酸 磷酸二氢钾 七水硫酸镁 七水硫酸锌 四水硫酸锰 四水钼酸铵 五水硫酸铜 养分元素 有机螯合 均衡性 硝酸铵 生菜 应用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农业无土栽培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土栽培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无土栽培营养液,包含以mg/L计,以下浓度的组分:硝酸钾300‑305、硝酸铵158‑162、磷酸二氢钾66‑70、七水硫酸镁244‑248、有机螯合钙200‑40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铁20‑40、硼酸2.6‑3.0、四水硫酸锰2.0‑2.2、七水硫酸锌0.20‑0.24、五水硫酸铜0.075‑0.085、四水钼酸铵0.015‑0.025。本发明能保证各养分元素的有效性、均衡性及pH稳定性,提高了营养液利用效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该营养液的方法,其简便、高效,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适于应用于生菜的无土栽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无土栽培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土栽培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无土栽培是以人工制备的营养液或固体基质加营养液代替土壤进行作物栽培,它利于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和信息化管理,具有省水、省肥、省地、省力等优点,是实现设施蔬菜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重要栽培模式。无土栽培摆脱了土壤的限制,同样失去了自然土壤的水肥“恩赐”,作物生长发育所需水肥主要依赖于营养液,营养液的养分特征和管理是无土栽培的核心。
营养液的养分特征与营养液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密切相关。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养分需求特征和生理平衡原理,选择某些含有作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化合物,确定各化合物比例和用量,以获得作物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配方。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广泛的营养液配方有Hoagland配方、山崎配方及华南农业大学的专用型配方等。现有的商品化营养液配方中养分多以简单配位化合物的形式进行供应,如硝酸钙和硫酸镁,在制备过程中容易产生难溶化合物,从而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导致营养液组分失衡。因此,通常将配方中相互作用不会发生作用的化合物放置一起溶解稀释,如硝酸钙和硝酸钾,磷酸二氢钾或磷酸二氢铵与硫酸镁一起溶解,或制备成以钙盐为中心的A母液、以磷酸盐为中心的B母液和微量元素的C母液。然而,营养液制备工序繁琐,费工费时,且在生产一线往往不具备营养液肥料的精量称取的条件,故在营养液配置操作中,易发生钙盐、磷酸盐和硫酸盐等变性,使营养液中Ca、P和S等养分元素有效性下降、营养组分失衡且pH升高,不仅难以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还易引起离子毒害,且变性物质的生成还易造成灌溉系统堵塞,损害电子元器件等问题。而采用营养液配制设备虽然可以简化工序,提高劳动效率,但需要安装多通道注肥装置,以避免高浓度肥液的混合,进而增加了现代水肥一体化智能管控设备的成本。
因此,需要对当前的营养液配方进行进一步优化,简化营养液制备工序,避免营养液制备过程中营养液养分有效性受到影响,为营养液栽培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创造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针对无土栽培营养液制备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养分离子变性引起的营养液养分元素有效性下降、离子组分失衡,且营养液制备费工费时等问题,根据作物的养分实际需求,提供一种(生菜)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
为了实现本发明该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土栽培营养液,包含以下浓度的组分:硝酸钾300-305mg/L、硝酸铵158-162mg/L、磷酸二氢钾66-70mg/L、七水硫酸镁244-248mg/L、有机螯合钙200-400mg/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铁20-40mg/L、硼酸2.6-3.0mg/L、四水硫酸锰2.0-2.2mg/L、七水硫酸锌0.20-0.24mg/L、五水硫酸铜0.075-0.085mg/L、四水钼酸铵0.015-0.025mg/L。
本发明对无土栽培营养液的组成和各组分用量进行了合理优化配比,使得各组分可稳定存在、不易变性,保证了离子组分的平衡和组分对养分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61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