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合物半导体柔性碳基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46108.3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20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刘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C08G73/10;C08J5/18;C08L79/08;C23C14/48;C23C14/58;C30B29/68;C30B3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王震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合物 半导体 柔性 碳基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化合物半导体柔性碳基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含有苯基的酐与二胺杂化得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前驱体;
S2、使用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前驱体制备聚酰亚胺薄膜;
S3、对聚酰亚胺薄膜碳化黑铅化处理,并对聚酰亚胺薄膜掺杂纳米金属,进行离子注入和离子交换,其中,使膜中的纳米单斜晶体相变为四方晶体,并由单晶变为超晶格;
S4、对步骤S3得到的材料进行高温退火处理,生成超柔韧的超薄化合物半导体膜;
步骤S3中,在黑铅化过程中脱氢、脱氮时,在50Kpa气压时,纳米金属随保护气体掺入;所述纳米金属选自Ga、In、Ge,粒径1000nm以下,采用连续式碳化、黑铅化炉,工艺过程中使聚酰亚胺薄膜经过预热区域、升温及恒温加热区域、降温区域,使离子注入和离子交换时间达到设定要求;步骤S4中,采用不低于3200℃温度进行退火工艺,使基膜材料膨胀,脱氧置换,转化晶体相变,达到超晶格高定向要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碳基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
将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APP)体积份30~60份、4,4’-二氨基二苯基醚(4,4’-ODA)体积份30~60份和二氨基二蒽醚体积份7~14份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再添加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体积份30~60份,然后添加均苯四甲酸二酸二酐(PMDA)体积份20~40份,反应一段时间后再补充加入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和/或均苯四甲酸二酸二酐(PMDA),得到具有热塑性、耐热性与自由度的聚酰亚胺树脂前驱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碳基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使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和均苯四甲酸二酸二酐(PMDA)的总摩尔数大致等于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APP)、4,4’-二氨基二苯基醚(4,4’-ODA)和二氨基二蒽醚的总摩尔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碳基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使用二氨基二蒽醚与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前驱体进行凝胶合成,并采用井喷式喷涂法均匀成膜,得到异形体杂化聚酰亚胺薄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碳基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在-100℃以上进行凝胶合成,优选地,二氨基二蒽醚经过杂化分子量超过100万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610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硫化铁复合石墨毡电极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延时锁相环及其鉴相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