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屏模组及终端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45794.2 | 申请日: | 2019-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9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何嘉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孙浩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屏 模组 终端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屏模组及终端。其中,所述显示屏模组包括: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上方的LCD屏幕、设置于所述LCD屏幕上方的能透光的盖板、设置于背光模组的背光光源中的第一光源、设置于LCD屏幕和盖板之间的反射部件和用于接收由反射部件反射的光线以用于指纹识别的光接收模组。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在不过度增加显示屏模组的厚度的情况下,实现LCD屏幕的屏下指纹识别,从而可以满足用户关于大电池容量、超薄机身以及大显示屏幕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对智能终端的喜好更偏向于大电池容量、超薄机身以及更大的显示屏幕,而更大的显示屏幕,则要求厂家往屏下指纹识别的方向作出新的设计。在大电池容量、超薄机身以及大显示屏幕的诉求下,采用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是常用的技术方案,但是,对厂家来说,OLED屏幕的价格较高,而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屏幕属于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屏幕,并且LCD屏幕的价格较低,因此,在满足智能终端的大电池容量、超薄机身以及大显示屏幕的要求下,如何利用LCD屏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模组及终端,能够用于实现LCD屏幕的屏下指纹识别,从而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模组,包括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上方的LCD屏幕和设置于所述LCD屏幕上方的能透光的盖板,还包括:
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背光光源中,并与所述背光光源相互独立;
反射部件,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盖板之间;
光接收模组,面向所述反射部件设置,用于接收由所述反射部件反射的光线。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有如上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屏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通过在背光模组的背光光源中设置与背光光源相互独立的第一光源,能够免去额外设置的用于安装第一光源的位置;另外,反射部件设置于背光模组和盖板之间,光接收模组面向反射部件设置,并且能够接收由反射部件反射的光线,例如光接收模组可以面向反射部件的侧面设置,处于由反射部件反射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并且该反射部件的侧面为非上侧面和非下侧面的其他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从而可以避免过度增加显示屏模组的厚度的问题;此外,由于光接收模组能够接收由反射部件反射的光线,因此可以用于指纹识别,从而能够实现LCD屏幕的屏下指纹识别。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在不过度增加显示屏模组的厚度的情况下,实现LCD屏幕的屏下指纹识别,从而可以满足用户关于大电池容量、超薄机身以及大显示屏幕的使用需求。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A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模组中反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57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