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量程三维传感器及其测试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45295.3 | 申请日: | 2019-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8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 发明(设计)人: | 相立峰;李晨;黄肖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溧航仿生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L5/16 | 分类号: | G01L5/16 |
| 代理公司: | 32327 南京鼎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晶 |
| 地址: | 21129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受力台 小量程 轮箍 三维传感器 应变梁 测量 桥路 电路板 上盖板 下盖板 测量精度高 弹性体结构 量程传感器 测试 对称设置 均布设置 上下两侧 内表面 有效地 相加 外部 加工 | ||
1.一种小量程三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体(1)、上盖板(2)、下盖板(3)和电路板(5),电路板(5)设置在弹性体(1)里面,上盖板(2)和下盖板(3)分别固定在弹性体(1)的上下两侧;弹性体(1)包括受力台(6)、轮箍(8)和四组对称设置的应变梁组(7),轮箍(8)套设在受力台(6)的外部,四组应变梁组(7)均布设置在受力台(6)和轮箍(8)之间,每组应变梁组(7)的一端与受力台(6)的外表面连接,另一端与轮箍(8)的内表面连接上,每组应变梁组(7)包括三个应变梁,每组应变梁组(7)整体上呈“T”型;在应变梁上贴应变片;四个应变梁组(7)内的应变片之间连接组成六组惠斯通电桥,六组惠斯通电桥并联,小量程三维传感器的一组电源线和六组信号线焊接到电路板(5),在电路板(5)上焊接16芯线,16芯线从出线口(4)引出弹性体(1),引出弹性体(1)的16芯线焊接航空插头,航空插头接插到数据采集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量程三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轮箍(8)的内表面上均布设置有四个用于固定电路板(5)的耳座(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量程三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每组应变梁组(7)呈“T”字型,每组应变梁组(7)有三个应变梁组成,则共设有十二个应变梁,分别定义为一号应变梁(7-1)、二号应变梁(7-2)、三号应变梁(7-3)、四号应变梁(7-4)、五号应变梁(7-5)、六号应变梁(7-6)、七号应变梁(7-7)、八号应变梁(7-8)、九号应变梁(7-9)、十号应变梁(7-10)、十一号应变梁(7-11)和十二号应变梁(7-12),一号应变梁(7-1)、四号应变梁(7-4)和九号应变梁(7-9)构成一个应变梁组(7),五号应变梁(7-5)、八号应变梁(7-8)和十二号应变梁(7-12)构成第二个应变梁组(7),二号应变梁(7-2)、三号应变梁(7-3)和十号应变梁(7-10)构成第三个应变梁组(7),六号应变梁(7-6)、七号应变梁(7-7)和十一号应变梁(7-11)构成第四个应变梁组(7);
九号应变梁(7-9)、十号应变梁(7-10)、十一号应变梁(7-11)和十二号应变梁(7-12)一端都与受力台(6)的内表面连接,九号应变梁(7-9)的另一端与一号应变梁(7-1)和四号应变梁(7-4)的汇合点固定,十号应变梁(7-10)的另一端与二号应变梁(7-2)和三号应变梁(7-3)的汇合点固定,十一号应变梁(7-11)的另一端与六号应变梁(7-6)和七号应变梁(7-7)的汇合点固定,十二号应变梁(7-12)的另一端与五号应变梁(7-5)和八号应变梁(7-8)的汇合点固定;
在一号应变梁(7-1)、四号应变梁(7-4)、五号应变梁(7-5)、八号应变梁(7-8)、三号应变梁(7-3)、二号应变梁(7-2)、六号应变梁(7-6)和七号应变梁(7-7)上分别单面粘贴R1应变片、R4应变片、R5应变片、R8应变片、R3应变片、R2应变片、R6应变片和R7应变片;
在九号应变梁(7-9)、十号应变梁(7-10)、十一号应变梁(7-11)和十二号应变梁(7-12)上正反粘贴应变片,应变片的丝栅为45°方向的不相连双栅应变片,在九号应变梁(7-9)的一面粘贴R14应变片和R13应变片,在九号应变梁(7-9)的另一面粘贴R9应变片和R10应变片;在十号应变梁(7-10)的一面粘贴R11应变片和R12应变片,在十号应变梁(7-10)的另一面粘贴R15应变片和R16应变片;在十一号应变梁(7-11)的一面粘贴R19应变片和R20应变片,在十一号应变梁(7-11)的另一面粘贴R21应变片和R22应变片;在十二号应变梁(7-12)的一面粘贴R23应变片和R24应变片,在十二号应变梁(7-12)的另一面粘贴R18应变片和R17应变片;
R1应变片、R2应变片、R3应变片和R4应变片构成桥路1,桥路1输出电压为U01,R5应变片、R6应变片、R7应变片和R8应变片构成桥路2,桥路2输出电压为U02,R9应变片、R10应变片、R11应变片和R12应变片构成桥路3,桥路3输出电压为U03,R13应变片、R14应变片、R15应变片和R16应变片构成桥路4,桥路4输出电压为U04,R17应变片、R18应变片、R19应变片和R20应变片构成桥路5,桥路5输出电压为U05,R21应变片、R22应变片、R23应变片和R24应变片构成桥路6,桥路6输出电压为U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溧航仿生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溧航仿生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529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