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双节点错距-微创逆行髋臼后柱螺钉定位瞄准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44821.4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6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邓迎生;邓喆尹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迎生;邓喆尹 |
主分类号: | A61B17/90 | 分类号: | A61B17/90 |
代理公司: |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6001 | 代理人: | 张耀婷 |
地址: | 570000 海南省海口市***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节点 逆行 髋臼后柱 螺钉 定位 瞄准 | ||
本发明公开了组合式双节点错距‑微创逆行髋臼后柱螺钉定位瞄准器,包括T形支架,所述支架的下方设有错距调节装置,错距调节装置上设有套筒导向装置,在支架的竖直杆上由上往下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均包括垂直状导向定位组合的定位装置,所述错距调节装置与竖直杆垂直活动连接,所述套筒导向装置包括与定位组合相垂直的套筒。本发明利用T形支架上的定位装置、错距调节装置、套筒导向装置,以此确定坐骨结节进针点的位置、进针方向和螺钉位置,手术风险较小,大大降低了神经损伤、盆腔脏器损伤、固定位置不佳、固定不牢及断钉等风险和并发症,并确保一次性成功置入髋臼后柱螺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微创骨科治疗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髋臼后柱无位移或者位移较小的骨折、需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组合式双节点错距-微创逆行髋臼后柱螺钉定位瞄准器。
背景技术
髋骨为人体骨盆的骨骼,共左右两块,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部分组成,其外侧面有一个大而深的窝称为髋臼,髋臼位于一拱形结构的弧顶部,这个拱形结构由两个骨柱构成,分别称为前柱和后柱,两柱会合于一粗壮而结实的骨带状区域,位于骶髂关节面之前下方。
目前创伤所致的髋臼后柱骨折越来越多,此类患者的生命体征常不稳定,现多主张手术治疗,传统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该方法的优点是可达到解剖复位、早期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及加快骨折愈合时间,但因髋臼解剖位置深在、毗邻解剖关系复杂,手术切口长、对术区正常组织损伤大、出血多(常规需要输血)、术中损伤坐骨神经、术后异位骨化、股骨头坏死、感染等诸多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肢的关节功能。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创手术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和患者会将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微创手术治疗作为首选,该治疗方法的操作一般是在患侧的坐骨结节做小切口,手术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C臂X光机透视的辅助,从坐骨结节进钉,向髋臼后柱的中心钻入克氏针(既要避免进入髋臼损伤关节软骨、又要防止钻入骨外失去固定作用),经过反复多角度透视结合术者的感觉,判断克氏针是否合适,然后沿克氏针方向拧入适当直径和长度的空心螺钉。对于髋臼后柱骨折对位良好或经牵引、提拉等方法复位后对合良好的病例,不需要为了实施复位而对骨折端进行大范围的暴露,仅需要螺钉等内固定维持骨折复位、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此时选择经皮微创拉力螺钉固定术,不仅避免了传统髋关节后路手术的所有并发症,而且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患者恢复时间大大缩短。然而,由于受进针点、进针方向等技术性问题的限制,此类手术风险明显加大,有文献报道出现螺钉损伤盆腔大血管致死的病例,且有神经损伤、盆腔脏器损伤、固定位置不佳、固定不牢及断钉等风险和并发症。
目前有学者设计该螺钉的导向装置,以坐骨结节中心为进钉点,以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骨性突出点连线的中点为瞄准方向。该装置可粗略引导克氏针的钻入,但存在一些弊端:1.由于坐骨结节、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骨性突出点都是一片区域、且解剖结构上个体差异的存在,所以该装置在冠状面确定克氏针的方向较为粗略。2.该装置仅能在冠状面大致确定克氏针的方向,在矢状面缺乏导向参数,因此存在较大误差,极易从前方或后方穿出骨质、损伤髋臼关节软骨、失去有效固定作用。3.在钻入克氏针的操作过程中,完全依靠术者的经验、感觉和C臂X光机透视的辅助,难以保证一次成功置入克氏针及螺钉至理想的位置、方向和长度。
总之,微创经皮逆行髋臼后柱拉力螺钉的置入,在进针点的确定、进针方向的确定、螺钉位置和长度的确定等方面均缺乏客观标准,且不可能确保一次成功,在技术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组合式双节点错距-微创逆行髋臼后柱螺钉定位瞄准器,利用定位装置、双节点错距调节装置、套筒导向装置,以此确定坐骨结节进针点的位置、进针方向和螺钉位置,手术风险较小,降低了神经损伤、盆腔脏器损伤、固定位置不佳、固定不牢及断钉等风险和并发症。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迎生;邓喆尹,未经邓迎生;邓喆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48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织物洗涤剂
- 下一篇:通过无监督域适应训练目标域分类模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