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震联合地层层序框架建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43239.6 | 申请日: | 2019-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1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孟阳;杨宏伟;赵海燕;周杰;闫斐;杨海中;徐永辉;刘中伟;徐永;张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40 |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 层层 框架 建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井震联合地层层序框架建模方法,该井震联合地层层序框架建模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测井资料在关键井层序划分基础上,按工区研究目的,进行相应的层系级次划分;步骤2,对井旁地震道利用不同时频分析方法进行时频分析;步骤3,对井旁地震道不同时频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与井上测井层序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选取对不同级次层序时频分析方法最佳结果;步骤4,利用选取的最佳时频分析方法对地震资料进行时频分析,从井出发建立井震最佳匹配的井震联合层序框架。该井震联合地层层序框架建模方法提高了不同时频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建立了更加准确的井震关系和三维空间层序地层框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资料地质解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井震联合地层层序框架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层序地层框架建模是地质和地震解释的基础,常规的层序地层框架建模以测井层序划分为主,同时地震资料时频分析方法繁多,方法选择及优选一直是个难题。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井震联合地层层序框架建模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测井单井层序分析为基础,利用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建立测井地层层序与地震地层层序的桥梁,实现井震联合层序地层框架建模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井震联合地层层序框架建模方法,该井震联合地层层序框架建模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测井资料在关键井层序划分基础上,按工区研究目的,进行相应的层系级次划分;步骤2,对井旁地震道利用不同时频分析方法进行时频分析;步骤3,对井旁地震道不同时频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与井上测井层序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选取对不同级次层序时频分析方法最佳结果;步骤4,利用选取的最佳时频分析方法对地震资料进行时频分析,从井出发建立井震最佳匹配的井震联合层序框架。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在步骤1,在沉积背景的指导下,优选研究区具有高分辨率伽马曲线的关键取芯井,同时结合自然电位曲线,按工区研究目的需要,通过岩心观察建立层序,然后扩展到其它取芯井,相应对其他关键井进行层系级次划分,并以此为标准层序建立研究区层序格架。
在步骤2,时频谱是地震道频率与能量的综合反映,是振幅随着频率变化的表征方法,通过纵向时频谱的旋回变化,与地层岩性旋回建立精确联系,对井旁地震道利用不同时频分析方法进行时频分析,形成垂向上各种时频旋回,从地震角度划分旋回,为地层划分和层序界面的识别提供佐证。
在步骤2,采用的时频分析方法包括广义S变换,小波变换和匹配追踪。
在步骤3,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对井旁地震道不同时频分析方法得到的时频旋回结果识别出长、中、短期旋回界面,并与井上测井层序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选取对不同级次层序时频分析方法最佳结果。
在步骤4,利用选取的最佳时频分析方法对地震资料进行时频分析,依次通过连井剖面的测井层序和相应过井的地震时频层序对比分析,以判断层序划分的合理性,最终从井出发建立井震最佳匹配的井震联合层序框架。
本发明中的井震联合地层层序框架建模方法,基于多种时频分析技术,在测井地层层序分析基础上,对井旁地震道进行时频分析,并对不同时频分析方法与测井不同级次的层序进行拟合,选取最佳匹配结果和方法实现三维空间井震层序框架建模,为地震地质解释奠定基础。本方法与其它地层层序框架建模方法相比,以时频分析技术为桥梁,时频技术可以识别地震资料的旋回性,融合了地震和测井在地层层序框架建立方面的技术优势,因此具有精度高,并且提高了目前不同时频分析方法的应用水平(时频分析方法较多,本发明利用在测井层序划分基础上跟井旁地震到时频分析结果拟合的方式解决了不同是时频分析技术在地层层序方面的识别和精度分析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不同时频分析技术分辨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测井地层层序与井旁地震道时频分析匹配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32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油管柱尾部扶正防磨装置
- 下一篇:超枝化聚亚胺多硼酸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