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酰胺微球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43213.1 | 申请日: | 2019-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5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 发明(设计)人: | 季岩峰;曹绪龙;郭兰磊;祝仰文;马宝东;窦立霞;周敏;李宗阳;孙秀芝;李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8F220/56 | 分类号: | C08F220/56;C08F220/58;C08F222/38;C08F220/06;C08F220/34;C08F220/54;C08F212/14;C09K8/584 |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酰胺 球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乳液体系及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聚丙烯酰胺微球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微球体系在复合引发剂的作用下,经乳液聚合反应制得;所述乳液体系,以质量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10%~60%的单体;0.1%~3%的有机盐;3%~20%的乳化剂;0.01%~2%的助乳化剂;0.01%~1%的交联剂;0.001%~0.5%的引发剂;0.001%~1%的聚合助剂;10%~70%的去离子水;10%~50%的非极性溶剂。该聚合物微球体系作为乳状液驱的界面强化剂,可有效提高乳状液界面的扩张模量和剪切模量,提高乳状液稳定性,且聚合物微球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后具有很好的流度控制作用,提高乳液驱的调驱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乳液体系及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聚丙烯酰胺微球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乳液表面活性剂驱是一种全新的驱油技术,该驱油方法可以通过乳液表面活性剂和低张力表面活性剂的协同增效作用,赋予驱油体系耐温、抗盐、乳化增黏、高效驱油、易注入等特性,但是在渗透率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表面活性剂驱产生的乳液界面膜强度不够,因而乳液在驱替过程中易发生聚并、破乳等现象,导致提高采收率幅度降低。因而乳液界面强化剂的研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发明专利(CN107129585A)公开了一种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稳定的乳液体系制备聚合物微球,但所用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价格昂贵;中国发明专利(CN107484411A)公开了生物聚合物混合物乳液稳定剂,该生物聚合物混合物包含一种或多种纤维素醚与一种或多种交联改性淀粉,但该乳液稳定剂更适用于水包油乳液。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4231162A)公开了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此方法通过采用半连续聚合的方法,将含有丙烯酰胺等单体的水相分批加入到含有乳化剂的油相中,使得微乳液的聚合过程控制较为平稳并且微乳液稳定性好、可析出固形物含量较高。以微乳液重量份数计,包含20~70份的油溶性溶剂、5~20份乳化剂和助乳化剂、20~70份的含有丙烯酰胺聚合物水相的技术方案。制得的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直接或与其它油田化学品复配后用于油田三次采油用深度调剖、堵水、驱油等提高采收率的现场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6589259A)公开一种采用耐温抗盐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反相微乳液聚合用常规乳化剂用量大、反相微乳液稳定性差且现有技术中聚合物微球前期膨胀较为迅速,后期膨胀缓慢,在大孔道中封堵强度低的问题。
有上述可知,目前关于将聚丙烯酰胺微球体系用于油田三次采油乳液界面强化的报道较少,而提供一种聚合物微球乳状液界面强化剂,解决传统乳液驱界面膜强度低、成本高的问题,对石油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乳状液表面活性剂驱技术形成乳状液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用于乳状液界面强化的聚丙烯酰胺微球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聚丙烯酰胺微球体系,所述微球体系在复合引发剂的作用下,经乳液聚合反应制得;所述乳液体系,以质量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1)10%~60%的单体;
(2)0.1%~3%的有机盐;
(3)3%~20%的乳化剂;
(4)0.01%~2%的助乳化剂;
(5)0.01%~1%的交联剂;
(6)0.001%~0.5%的引发剂;
(7)0.001%~1%的聚合助剂;
(8)10%~70%的去离子水;
(9)10%~50%的非极性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32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及其分拣方法
- 下一篇: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