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43195.7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46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双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胡若玲 |
地址: | 810000 青海省西宁***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古建筑 构件 防护 加固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古建筑防护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包括底座、支座、一号配重座、二号配重座、三号配重座、固定柱、一号拉绳和二号拉绳,底座的上端一体成型有支座,底座的上端位于支座的外部四周从下至上依次套合有一号配重座、二号配重座和三号配重座,支座的上端一体成型有固定柱,固定柱的外部四周绑合有一号拉绳和二号拉绳,一号拉绳和二号拉绳的上端分别固定有一号绳扣和二号绳扣,通过本装置对木构件及其所支撑的古建筑进行防护加固,防止其由于木构件腐蚀,造成支点变动,支力不均,从而发生倾斜坍塌,本装置结构简单,施工便捷,固定稳固,连接方便,能够对木构件及其所支撑的古建筑进行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古建筑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然而,在大兴土木的现在,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及保护古代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做到既让古代建筑文化保存于世,也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因为,它们见证了这个城市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一旦破坏,就再难以恢复和接续,一座古代的建筑无论如何破旧,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与千年的历史痕迹是无法被替代的,反之,一座当代的仿古建筑无论在外形上做的多么神似,但如果其内在的历史遗迹几乎为零,其文化内涵肯定无法达到与古迹相同的高度,记录历史,展示文化,载托灵魂,就是古建筑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目前,大多古建筑建立时间相对较长,在经历数百年、数千年的风雨侵蚀后,其木质构件腐蚀较为严重,使得古建筑极易倾倒坍塌,目前,古建筑木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主要为若干支撑支架,通过固定搭接对木质构件的整体结构进行支撑,这种防护加固装置,施工时间较长,施工较为繁琐,操作不便;同时,这种防护装置与古建筑木构件之间固定不够牢固,且会对古建筑木质构件造成一定损坏。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具有防护加固简单和防护加固方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包括底座、支座、一号配重座、二号配重座、三号配重座、固定柱、一号拉绳和二号拉绳,底座的上端一体成型有支座,底座的上端位于支座的外部四周从下至上依次套合有一号配重座、二号配重座和三号配重座,支座的上端一体成型有固定柱,固定柱的外部四周绑合有一号拉绳和二号拉绳,一号拉绳和二号拉绳的上端分别固定有一号绳扣和二号绳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优选技术方案,固定柱的外部四周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二号绳槽和一号绳槽,二号绳槽与二号拉绳相贴合,一号绳槽与一号拉绳相贴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优选技术方案,二号绳槽的上方位于固定柱的外部四周一体成型有二号限位块,一号绳槽的上方位于固定柱的外部四周一体成型有一号限位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优选技术方案,一号绳扣与二号绳扣均为弧形结构,一号绳扣与二号绳扣的内表面均一体成型有若干个防滑块,防滑块为弧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优选技术方案,一号配重座、二号配重座和三号配重座相互贴合且外部宽度均相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古建筑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优选技术方案,底座与支座相互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民族大学,未经青海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31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