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管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42175.8 | 申请日: | 2019-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4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巧凤;董军启;王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03;B60H1/32;B60L58/26;B60L58/27;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7;H01M10/66 |
| 代理公司: | 苏州佳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2 | 代理人: | 罗宏伟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理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流路、冷却液流路、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制冷剂流路包括压缩机、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和第二流量调节装置,所述冷却液流路包括第一换热组件、加热器和第一流体切换装置;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压缩机、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流量调节装置、第四换热部连通形成回路;以及,第一换热组件、加热器、第三换热部、第一流体切换装置连通形成回路,其中,所述加热器可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对制冷剂流路节流。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可以选择加热器制热、电池或其他组件工作时产生的多余热量中的至少一种以提供制热时所需的热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液流路和制冷剂流路,冷却液流路包括加热器、电池或其它组件,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时,系统开启制热模式,制冷剂流路可以通过相应的换热器吸收冷却液流路的热量,冷却液的热量来自电池或其它组件工作时产生的多余热量,此时加热器可关闭,热管理系统通过回收余热既能提升其制热能力又能维持电池或其他组件的正常工作温度,若同时开启加热器,可以提供更多的热量给制冷剂流路进一步提升系统制热能力;但是电池等组件工作温度较低时无法提供多余热量,此时开启加热器,部分热量需要用于对电池或其它组件的预热,不能快速制热,因此热管理系统还需要优化,以应对不同的制热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在制热模式下,系统可以选择加热器制热、第一换热组件工作时产生的多余热量中的至少一组热量以提供制热时所需的热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流路、冷却液流路、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制冷剂流路包括压缩机、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和第二流量调节装置,所述冷却液流路包括第一换热组件、加热器和第一流体切换装置;
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能够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连接于所述冷却液流路,所述第二换热部连接于所述制冷剂流路;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能够进行热交换的第三换热部和第四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部连接于所述冷却液流路,所述第四换热部连接于所述制冷剂流路;
所述第一流体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加热器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部连通,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制热模式和第二制热模式;
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连通,压缩机、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流量调节装置、第四换热部连通形成回路;以及,第一换热组件、加热器、第三换热部、第一流体切换装置连通形成回路,其中,所述加热器可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对制冷剂流路节流;
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连通,压缩机、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一流量调节装置、第二换热部连通形成回路;以及,第一换热部、加热器、第一流体切换装置连通形成回路,其中,所述加热器开启对冷却液进行加热,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对所述制冷剂流路进行节流。
可选的,所述冷却液流路还包括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流体切换装置为四通阀,第一流体切换装置还包括第四接口,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连通,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第一换热部、第一流体切换装置连通形成回路。
可选的,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三制热模式,在第三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组件、所述加热器、所述第一流体切换装置连通形成回路,其中,所述加热器开启对冷却液进行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21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