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立管维修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41923.0 | 申请日: | 2019-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5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吴佩;曹丕廷;金国飞;陆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1/26 | 分类号: | F16L1/26;F16L55/168;F16L55/17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维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立管维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待修复立管的表面进行检查;步骤二、在待修复区域的表面涂覆液态金属环氧修复剂,形成第一修补层;步骤三、在第一修补层的表面涂覆水下环氧修复剂,固化形成第二修补层;步骤四、在第二修补层的表面喷涂双向玻璃纤维复合涂料,采用螺旋喷涂的方式缠绕喷涂两层,边喷涂边喷水,形成第三修补层。本发明选取特定的化学修补材料对立管的待修复表面进行补强修复,经压力试验验证修复后的立管是否能够达到使用要求,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大大减少了管道失效带来的不必要损失,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所有失效范围较小的立管的修复,对后续立管类修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立管维修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渤海湾等各海洋石油平台管道泄漏情况严重,不能正常投用,同时存在较大的安全、环保隐患。
立管修复的是一项极为复杂而又具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性、安全性以及各类风险评估。其中造成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在立管的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与设计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而此时由于工况的差异就会对立管的完整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立管所需要输送的介质,一旦发生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立管的完整性。
传统的立管修复主要更换管道的方法进行修复,更换成本高,工程量大,对于失效范围较小的立管,采用上述的修复方式,大大的浪费了材料成本,有悖于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宗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立管维系方法,本发明能够对失效范围小的立管进行补强修复,大大减少失效管道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立管维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待修复立管的表面进行检查,若待修复立管的表面存在尖锐凸起,需要对凸起进行打磨减少局部应力,划定待修复立管表面的待修复区域,打磨待修复区域至粗糙度为8-40目;
步骤二、在待修复区域的表面涂覆液态金属环氧修复剂,形成第一修补层,液态金属环氧修复剂是以钢作为填充材料的环氧修补剂,呈胶泥状,在室温下可固化;
步骤三、在第一修补层的表面涂覆水下环氧修复剂,固化形成第二修补层,所述水下环氧修复剂为高纤维增强型三聚合物,包括液态环氧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及脂肪族多胺;
步骤四、在第二修补层的表面喷涂双向玻璃纤维复合涂料,采用螺旋喷涂的方式缠绕喷涂两层或两层以上,边喷涂边喷水,形成第三修补层,在第三修补层的外部包裹预紧固塑胶带,用棘轮刺穿塑料带和第三修补层,释放第三修补层中的水和气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施工过程中,采用与待修复立管相同材质的管道作为对照检测管道,对照管道的修复方法与待修复立管的施工方法相同,对照管道设置为2份,一份用于现场试验,一份用于保留存档。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1.25倍工作压力的条件下,测量对照管道修复部位的硬度,在涂覆第一修补层后,修复部位的硬度大于40N/m3,在涂覆第三修补层后,修复部位的硬度大于60N/m3。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修补层的施工厚度为30-60mil,施工条件为25℃施工20min。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修补层的施工条件为24℃施工2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选取特定的化学修补材料对立管的待修复表面进行补强修复,经压力试验验证修复后的立管是否能够达到使用要求,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大大减少了管道失效带来的不必要损失,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所有失效范围较小的立管的修复,对后续立管类修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19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