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自动保护机制的充放电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41879.3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8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玲强;陈其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和盛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35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陈明鑫;蔡学俊 |
地址: | 36100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保护 机制 放电 控制电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自动保护机制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充电电路、电池、负载,所述充电电路能够为负载直接供电;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电池充电电路、稳压电路,所述电池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池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连接。本发明电路能够直接为负载供电,减少了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延长电池寿命,且通过充电过压保护,保证充电电路的可靠性,防止过充过放影响电池的性能、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自动保护机制的充放电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充电电路众多,大多是采用专用的电池充电芯片,可是目前有些充电芯片存在充电MOS管功耗大,发热量大的问题;如图1所示,一般太阳能充电电路是直接对电池进行充电然后在对负载进行供电,增加了电池充放电的次数,影响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自动保护机制的充放电控制电路,能够直接为负载供电,减少了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延长电池寿命,且通过充电过压保护,保证充电电路的可靠性,防止过充过放影响电池的性能、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自动保护机制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充电电路、电池、负载,所述充电电路能够为负载直接供电。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电池充电电路、稳压电路,所述电池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池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MCU、电池充电保护电路、电池放电保护电路,所述MCU与电池充电电路、电池充电保护电路连接,电池充电保护电路、电池放电保护电路与电池充电电路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经一前端电路与所述电池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稳压电路包括二极管D1、D2,三极管Q1,稳压管Z1,电阻R1,D1的阳极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连接,D1的阴极与Q1的集电极、R1的一端连接,Q1的基极与R1的另一端、Z1的阴极连接,Z1的阳极连接至GND,Q1的发射极与D2的阳极连接,D2的阴极与负载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充电电路包括二极管D3、D4,MOS管Q2,电感L2,电阻R3、R18、R19、R22、R26,电容C1、C5,D4的阳极、R22的一端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连接,D4的另一端与R3的一端、Q2的源极连接,R22的另一端与R26的一端、C5的一端连接,R26的另一端、C5的另一端相连接至GND,R3的另一端、Q2的栅极与电池充电保护电路连接,Q2的漏极与D3的阴极、L2的一端连接,D3的阳极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接至GND,L2的另一端、电池的正极、R18的一端与电池放电保护电路连接,R18的另一端与R19的一端、C1的一端连接,R19的另一端与C1的另一端相连接至GND。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包括比较器U3,2.5V基准电源,与门U2,MOS管Q5,电阻R6、R8-R15,电容C4,LED灯,U3的同相输入端与R9的一端、R16的一端连接,R9的另一端经C4连接至GND,R9的另一端还与2.5V基准电源连接,U3的反相输入端经R15与R13的一端、R15的一端连接,R15的另一端连接至GND,R13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连接,R16的另一端与U3的一端、R11的一端、R17的一端连接,R17的另一端经LED灯连接至GND,R11的另一端与与门的一输入端连接,与门的另一输入端与R10的一端连接,R10的另一端经R8连接至3.3V电源端,R10的另一端还与MCU连接,U2的输出端与Q5的栅极、R12的一端连接,R12的另一端与Q5的源极相连接至GND,Q5的漏极经R6与电池充电电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和盛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和盛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18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